北海市:3568名干部上缴709万元违纪款
近段时间,北海市文艺交流中心的艺术总监宋亚平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3月26日,宋亚平将该中心违规发放的20万元演出补贴上缴市纪委廉政账户。
“身心一下子轻松了,感谢组织及时敲警钟、扯袖子,使我在违纪路上及时踩了刹车。”宋亚平感慨道。
像宋亚平这样经过约谈提醒,而后知责、明责,主动讲清问题,主动上缴违纪款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在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中,北海市纪委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的实践运用,全面开展“精准谈”、“大敦促”。即对“浮出水面”的问题线索进行“精准约谈”,对“潜伏”的违纪问题,通过政策感召,敦促相关人员主动交代问题。自今年2月17日启动这一工作至5月3日,市、县、乡镇各级共针对问题线索约谈党员领导干部382人,3500多名党员干部受触动,主动讲清问题,上缴违纪款709万元。
“不仅要治‘病树’、拔‘烂树’,还要正‘歪树’。我们党的政策从来都是给犯错误的同志以改正机会,要跟有问题的干部好好谈,用纪律和规矩促使其‘迷途知返’。”北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缪佃江一语道出了开展“精准谈”和“大敦促”工作的用意所在。
如何精准谈,谈到点上,谈出成效?北海市纪委对十八大以来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清理、大排查,梳理出适宜通过约谈方式进行处置的问题和对象, 逐件逐人开展约谈,一人一个约谈方案、一套谈话提纲、一份承诺书。而且在约谈过程中,把握好时间节点和切入点,讲究方式方法,从而触动被谈话人的内心,让其愿意主动讲清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上缴违纪款项。
“浮出水面”的问题线索精准谈,那“潜伏”的违纪问题又如何“消化”?对此,北海市纪委于今年2月发出通知,敦促存在违纪问题的人员限期主动、如实交代问题,并上缴违纪所得。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还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以及开展警示教育、主动交代问题人员谈感受等活动,加大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教育和政策宣传的力度,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讲、主动退。
约谈和敦促既是提醒教育,也是压力传导。近日被北海市纪委约谈的北海市社科联原主席王善健与宋亚平有着相似的感受:“以前也经常听报告,但人去了却没把心带上,对党纪党规的认识不深不透,做事容易犯糊涂。组织找我谈,也是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廉政课,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既要兑现主动谈轻处理的承诺,又要对约谈对象在约谈后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实时监督,对仍不警醒、企图蒙混过关,不如实交代违纪行为、对抗组织调查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缪佃江一再强调要坚决维护党纪的严肃性。
北海市科技局原副局长罗新平就是其中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典型。罗新平因违反廉洁纪律被立案审查,在审查期间,其本人多次表示没有其他需要向组织说明的违纪问题了。但经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调查,发现其存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办事,从中谋利的严重违纪问题。最终,北海市纪委再次对其进行立案审查。罗新平现在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