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三个再发力”打造专项工作升级版
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三个再发力”强推专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底,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件213件,初核172件,立案83件,结案3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7人,问责19人,主动到县纪委交待问题12人,主动退缴违纪款17.27万元,清退给群众11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6.4万元。
宣传“再发力”
融水县针对专项工作宣传盲点和死角,以围绕提升群众知晓率为重点,结合换届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查缺补漏,强势宣传,实现宣传全覆盖。一是再发宣传单。印制“六个一律”“三轻一严”等宣传单、一卡明共5000多张,专项工作宣传单6000多份,制作阳光信访举报板报300张,并将其张贴、发放到各乡镇村屯。二是再发一封信。全县20个乡镇和25个专项工作重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以及换届和精准扶贫等工作,印发《致群众的一封信》10000多份,并将其发放到群众手中。三是开展案例巡展。结合市巡展内容,以我县查处的典型案例为重点,剖析、曝光,并将其制成巡展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专项工作案例巡展。目前,已在30余个县直单位巡展。四是通报曝光。及时公布纪律审查情况,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直接点名道姓曝光,从2016年3月17日至4月12日,共发布立案信息2批次38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批次7人。
督导“再发力”
组成6个督导组,直接奔赴全县20个乡镇和25个重点单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农补贴、财政扶贫开发、低保补助、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专项巡查和督导,再次传导压力。一是扛起“责任”。6个督导组直接约谈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要求其坚决扛起“两个责任”,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坚决杜绝有案不查、办案不力状况,对有线索不处置、有案不办或办理不力的(尤其是转办件),要严格追责,并实行责任倒查。二是执行限时办结制。在确保查案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时间,要求每个乡镇力求要办结3个以上案件,每个县直单位办结1个以上案件。三是换届不影响专项工作的开展。结合部分干部因换届工作出现的观望心态,督导组在督导时明确指出换届不影响专项工作,要求在其位、谋其职,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四是带案指导。结合信访线索梳理排查情况和各个办案成员手头线索、案件情况,分片联系。各督导组直接带着线索和案件下到各乡镇、单位督促指导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工作。再督导仅一周,全县20个乡镇共梳理线索26件,立案26起。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共立案31起,实现乡镇案件全覆盖。
审查“再发力”
继续深化“四强”(即继续强化线索排查,全员办信办案;继续强化纪律审查,完善查办机制;继续强化责任追究,曝光不留余地;继续强化约谈提醒,层层传导压力)。一是倒排工期,优先查办督办件和换届问题信访件。整合资源、统筹安排,优先快查快审上级纪委督办的问题线索;认清形势,围绕中心工作,对涉及换届工作的信访件快查快办。目前,及时处置涉及换届工作问题的3个。二是“四种形态”,快速回应群众关切。全面运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由办案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查办案件工作组组长,集中优势兵力快进快出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快速回应群众关切,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享受到从严治党的成果。2016年3月至4月12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件65件,初核57件,立案43件,结案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问责6人,主动到县纪委交待问题11人,主动退缴违纪款1.79万元,退回涉案金额44.8393万元。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