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凯接受本网访谈
访谈主题:
认真开展专项工作 让群众感受到从严治党成果
访谈嘉宾:
玉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 凯
访谈图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广西纪检监察网在线访谈。今天,我们围绕“开展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让群众感受到从严治党成果”这一主题,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玉林市委书记王凯同志,与大家进行交流。王书记,您好!
王凯:您好,大家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去年7月,玉林市在全区率先部署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10月份,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分别对玉林市专项工作作出批示。11月下旬,全区专项工作现场会又在玉林召开,这说明玉林专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纪委的充分肯定。请问,玉林提前谋划部署专项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王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段绝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坚持查处领导干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既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又为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2015年以来,玉林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和自治区纪委于春生书记的一系列指示和批示精神,玉林市委认为,基层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严重侵蚀了党群、干群关系,可以说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对此人民群众反应十分强烈,深恶痛绝,所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是我们践行党的宗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落到基层的重要任务,为此,2015年7月份,玉林市委派出7个调研组,深入村镇屯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市纪律审查的情况,以找准全市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的“病灶”。 通过调查研究和初步核实的案件线索看,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还比较严重。有3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量大,二是面广,第三是性质恶劣。量大指的是存量大,近年来,中央、自治区惠农、强农政策力度空前,深受群众拥护。这些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切切实实起到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效果。总体上看,我市在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的过程中,整体是好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否认,在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钻我们在制度上、监管上、工作上的漏洞,因为我们存在制度上不完善,监管上的不到位,工作上的不够细,把中央、自治区的强农惠农政策变成“唐僧肉”,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这些问题,还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可以说存量较大。涉及面广指的是,这些问题不仅发生在村干部,也发生在镇干部,不仅发生在农口,比如说,农委、农机部门、水利部门,而且还发生在其他的政府部门,比如说,民政部门,住建部门,土地部门,涉及面广。第三个是性质恶劣,这些人一般都采取截留、挤占、挪用、侵吞等手段,有的对民生工程优亲厚友,有的对民生项目雁过拔毛,有些项目,特别是一些民生工程项目,比如说危改房的资金,扶贫救济款,有的连低保,有些人也敢拿,也敢要,可以说是从群众口中夺食。所以说,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和我们初步了解掌握的案件线索来看,问题还比较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切实解决,中央好的惠民政策,就不可能落到基层,落到群众身上,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基于此,我们市委决定启动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我们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加大这项工作的开展。
主持人:玉林市委如此重视专项工作来源于清醒的认识,那么,你们是如何将专项工作与经济发展、干部作风等方面有机融合起来?
王凯: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玉林市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专项工作要与其他中心工作相结合,同促进,我们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开展相结合。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一件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专题教育,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知规识纪,把纪律立起来,挺在前面。第二件工作是深入开展查处为官不为、庸懒散的活动。第三件就是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 腐败问题。这三项工作,是我们市委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的重要抓手。第二是与切实强化和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从我们调查和查处的一些基层腐败案件来看,凡是问题多的地方,一般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地方。或者换句话讲,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这个地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就会屡禁不止。所以我们把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与切实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第三是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结合起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干部的作风,反映了干部的作风。通过这一段时间来我们开展这项专项活动,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在不断增强,不断提高。举个例来讲,博白县2014年公众安全满意度排在全区的100位以后,2015年第四季度,博白公众安全满意度提前到前16位。这个大幅度提升,有很多的因素,有很多的工作,但是关键一条是,通过查处发生在群众的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群众对干部作风的转变认可度高了,才有了博白县公众安全满意度的大幅度提升。所以,作风变群众是看得到的,群众是认可的。第四是专项工作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就是要把这些民生项目真正落实到位,落实到群众身上。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使群众切切实实感受中央、自治区惠农政策的温暖。同时,我们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建设项目,包括水利工程,安居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棚改项目,等等,使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第五是与切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玉林通过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应该说极大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抓发展的积极性。2015年,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GDP增长8.9%,高于全区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1.2%,高于全区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达到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达到8.5%和11.2%,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这可以说,风气正、干劲足,发展好。
主持人:开展专项工作,群众的知晓和参与率是非常重要的。请问在这方面,玉林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王凯: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因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关键点和重点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把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率、满意率作为专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采取了广泛的宣传。一个是面对面宣传。第二是无缝隙宣传。第三是全天候宣传。面对面宣传,我们是组织工作组、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下访接访,面对面作宣传发动,解答群众疑惑。几个月下来,我们共发放宣传资料58万多份、接受咨询6万多人次,极大提高了专项工作的知晓率。二是创新载体无缝隙宣传。运用大篷车宣传、发送手机短信、告农友一封信、“文化下乡”微电影等方式,把宣传延伸到村屯。全市出动宣传车辆1500多辆次、发放资料80多万份、播放微电影165场次。利用大型电子显示屏和办证窗口、车站等公共场所公布举报方式,方便群众参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助力专项工作活动,就是把专项工作的内容、举报方式、惠民政策等等,交由学生向家长宣传,这项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扩大了宣传的广度和力度。三是媒体网络全天候宣传。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市县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乡村广播每天定时播报,微博微信每天更新动态,持续宣传专项工作目标任务、惠民政策和举报范围方式。甚至一些外来务工的群众通过网上了解到专项工作后,也积极踊跃地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
主持人: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发现问题,找到线索是基础,玉林是如何加大发现问题线索?
王凯:我们对发生在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大接访、大排查、大清理,大起底。我们叫“四大”,就是大接访、大排查、大清理,大起底。首先是大接访,我们组织“大接访工作组”定期收集问题线索。2015年8月份市县乡三级全面开展每周3天的公开大接访活动,用一个月时间,每周三天开展大接访,9月份以后转为每半个月集中2天的常态化接访。市本级抽调105名干部与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抽调906名干部组成92个工作组开展接访活动,全市共设置公开大接访现场点637个,受理信访件3078件,其中民生资金类849件,“四风”问题类129件。其次是我们组织“联合检查工作组”现场收集问题线索。市纪委派驻机构84名干部组成5个联合检查组一竿子到底,与县(市、区)工作组直接进村入户查访核验。坚持民生工程项目优先核验、问题较多的个人补助补贴类资金优先核验的原则,对个人补助补贴类民生资金随机查访核验率达50%以上,民生项目类查访核验率达100%。目前已核验建设项目1048个,占应核验项目总数的87.3%,发现问题50个。再次是我们组织“问题线索排查组”核验档案收集问题线索。就是通过核验档案资料收集问题线索,对问题突出的领域和系统,开展“拉网式”排查,市县配备纪检、法律、审计等专业人员356人,对2013年以来发放的民生资金档案资料进行核查。目前已核查33个市级单位档案资料,查纠问题136个。全市先后对住建系统、水库移民系统、民政系统相关补助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核查,其中对北流市住建系统17名干部在危改资金发放失职渎职的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主持人:开展专项工作,解决问题是目标,必须在查处上见成效,在维护群众利益上见功夫。请问玉林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哪些值得总结的做法?
王凯:我们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以“零容忍”的态度纠“四风”、拍“苍蝇”,概括起来就是我们采取了 “六账工作法”,目的是标本兼治,减少“四风”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一是分类“建账”:聚焦问题,立定靶子。市“专项办”出台线索处置流程,对在接访和核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台账,统一研判,防止责任不清、案源流失或重复调查、久查不结。目前已排查有价值的问题线索465件,按类分别登记建账。二是逐级“交账”:转办督办,件件落实。对专项工作问题线索的举报,建立优先快速登记办理机制,特别是反映情况具体的问题线索,做到立即受理、快办快转,日结日清。市纪委对有价值问题线索已全部交办,重点督办49件。三是快速“查账”:直查快办,严查重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上级交办久拖未结的重要信访举报件,实行市县纪委直接查办。如,市纪委直接查办了玉林市玉东新区征地办副主任林玉忠伙同村干部、农户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款、典型的小官大贪的违纪案件。同时,玉林积极回应关切,切实解决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的问题。如,北流市及时解决了大坡外镇道路长期失修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容县全力排查11个饮水工程背后的不作为和腐败问题,督促解决了自良镇司六村饮水工程建成两年无水可供的问题,得到群众的用户和支持。四是及时“报账”:密集通报,警示震慑。我们积极运用“四种形态”,利用查处的典型案例,对存在问题隐患的部门和单位,加大约谈教育力度,市县两级共开展集体约谈5300人次,个别约谈560人,诫勉谈话16人。这次我们利用典型案例,公开曝光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点名道姓在媒体上集中曝光10批次106起典型案件,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五是限时“销账”:宽严相济,治病救人。研究出台宽严相济的处理办法,利用会议传达、媒体公告、板报张贴等方式告知违纪人员。对限时主动说清问题的,依纪依规从宽处理。截至2015年12月30日,全市共有721人主动退出违纪违规款。六是主动“补账”:立查立改,建章立制。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边查边改,边惩边改,立行立改。主要是注重从制度上促进查漏补缺,堵塞漏洞,不断织密织牢制度的笼子。全市建立完善《农村惠民政策和补助补贴资金末端公开实施暂行办法》、《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定点经销商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32项,有力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
主持人:全区专项工作现场会后,全区专项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玉林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实现自我突破?
王凯: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全区专项工作现场会在玉林市召开,应该说这是自治区党委、纪委对这项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要求,对我们来讲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既是动力,更是压力。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纪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求,保持工作强度,持续增加工作力度,咬定目标不放松,以大化解、大整改、大督查,纵深推进专项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深入持久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六个一批”要求,继续以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方式推进专项工作,确保今年6月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在抓长抓常上下功夫,坚持查与教结合,查与防结合,查与建结合,查与改结合,通过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廉政风险防范,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抓好问题整改,推进专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在层层传导压实责任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突出主要负责人,完善责任考核、述廉述职和“双重约谈”机制,落实责任清单,厘清责任边界,强化问责问效,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主持人:刚才王书记对玉林专项工作的介绍,体现了玉林市委落实主体责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政治担当,推进专项工作的有效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感谢王书记接受我们的访谈,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王凯:谢谢大家,再见。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