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以抓铁有痕劲头强力推进专项工作 让群众享受全面从严治党成果

作者:黄娴 胡世娟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1日 09:39 打印

  去年以来,北海市纪委紧紧围绕5类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截至2015年11月份,全市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29件,占今年同类立案总数的58.37%;其中,涉及县处级领导干部16人(正处级7人,副处级9人)、乡科级干部34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人,通报典型问题21起。

  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北海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的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涉及“小官巨贪”、“村官村霸”、“人情保”、“关系保”、“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一些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合浦县白沙镇东海村村支书黄深焕侵吞村民400多万元征地拆迁款案的破获,是北海市深入开展专项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黄深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于2012年7月至2013年期间贪污三个自然村征地补偿款等费用共计4082316.75元。今年8月,东窗事发后,他仓皇潜逃至外地。

  北海市委、市纪委得知情况后,对此高度重视。鉴于此案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北海市纪委指定专人负责此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时调查核实,限时破案。经过大量详细周密的调查摸排,9月30日凌晨,调查组和追逃组最终将藏匿于广西柳州市融水县的黄深焕缉拿归案。
除此案外,北海市还查处了银海区征地办一些工作人员骗取500多万元征地青苗、附着物补偿费;市水产渔业系统个别干部利用渔政执法权,为不法分子休渔期非法捕捞充当保护伞的系列失职渎职问题;以及市运管处前后3任培训科科长及1名工作人员收受学员“过关费”、“感谢费”20多万元等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令群众拍手叫好。北海的专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中纪委有关部门和自治区纪委领导的肯定。

  充实力量压实责任全力推进

  
自治区纪委在玉林召开全区专项工作现场会后,11月30日下午,北海市委书记王可主持召开全市专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大会,传达学习全区专项工作现场会精神,研究和部署深入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王可强调,要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持续采取有力措施,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实抓好专项工作,让人民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从严治党的决心、更多地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据悉,为进一步强化对全市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北海市及时调整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王可、市长林山青担任组长,市四家班子相关领导和法检两院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缪佃江兼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印发了《北海市深入推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分工的通知》,对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下设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宣传报道、纪律审查等9个工作组的职责进一步具体化、明细化,确保专项工作领导到位、协调顺畅、推进有序。

  据了解,北海市从五个方面着手,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明确职责分工。首先,突出“主力军”作用,确保专项工作不走样、出成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市纪委监察局举全委局之力集中精力开展专项工作,3名副书记各担任一个工作组的组长,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全体干部按照各室职能合理搭配到每一个工作组,使专项工作各个环节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人落实。

  其次,突出舆论造势,组建强有力的宣传工作团队。专门安排市纪委一名副书记和市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任组长,北海日报社社长、北海电视台台长、北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北海新闻网主编任副组长,并从市委宣传部、北海日报社、北海电视台、北海人民广播电台、北海新闻网等单位各抽调一名干部、专职记者参加,加大宣传报道的广度和力度。

  第三,突出“强强联手、强弱搭配”,优化组合纪律审查力量。专门成立6个纪律审查组,每组由5至6人组成,各组组长调整为市纪委常委及业务室主任担任。在人员搭配上,适当倾斜2至3个纪律审查组,配齐配强纪律审查人员,负责受理、核查民生资金领域违纪问题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集中精力兼顾查处窝案串案、系列腐败案等复杂疑难问题。

  第四,突出业务特点,解决纪律审查专业性瓶颈问题。针对民生资金、民生项目监管工作点多面广、专业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坚持纪律审查与专业审查两手抓,根据每一时段纪律审查工作的需要,从全市12个民生资金监管职能部门中各抽调一名业务科负责人,配合纪律审查组开展工作,切实解决纪律审查中的行业性、专业性难题。

  第五,突出“条块结合”,确保纪律审查“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在“纵向”方面,要求每个审查组负责受理、核查2至3项民生资金方面的问题线索,从市直、县区、乡镇、村组进行一级一级倒查,一捋到底。在“横向”方面,要求每个审查组负责受理、核查1个县区、10个以上市直部门单位涉及“四风”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线索,确保纪律审查不留死角。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