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10起公车私用案例剖析
2015年12月4日,崇左市纪委在媒体上公开发布了题为“崇左市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熙富违纪被查”的信息,时任正处级领导干部的王熙富因公车私用被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遭免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崇左市公开发布的第10个公车私用典型案例。
之前的9起公车私用典型案例分别是:1.宁明县调处办主任苏载业违规出借公车造成交通事故问题。2.崇左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司机蒙艺科公车私用问题。3.崇左盐业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熊国良公车私用问题。4.大新县政协副主席蒋诗捷违规驾驶公务用车发生交通事故问题。5.大新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农军公车私用发生交通事故违纪问题。6.天等县粮食储备库主任言经山公车私用违纪问题。7.宁明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陶昌东顶风违纪挪用专项资金购买公车违纪问题。8.宁明县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钟晓光顶风违纪挪用专项资金购买公车违纪问题。9.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何杰勇公车私用违纪问题。
上述人员皆因公车私用受到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在各级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为何我市还有这么多党员领导干部在公车私用问题上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本文尝试对此类违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公车私用问题危害极大
有专家将公车私用比喻成“流动的腐败广告”,车开到哪里,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损害到哪里,危害极大。
公车私用的危害从干部成长角度说,公车私用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某些干部心中,车就是身份的象征,官做到什么位置就要配什么档次的车,还必须是专车专人用,没有车就出不了门,没有车就办不成事。宁明县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钟晓光顶风违纪挪用专项资金购买公车违纪问题就是这方面的典型。2012年7月,钟晓光升任该局党组书记后,因自己没有专车,就三番五次提议要购买单位公务用车。最终迫使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挪用中西部农村文化专项经费8.81万元,在没有取得公务用车定编指标的情况下,以宁明县文化馆的名义,由钟晓光具体负责组织人员到南宁购买了一辆超标的排气量为1.8升的上海大众桑塔纳小汽车。崇左市纪委决定,给予钟晓光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从经济角度来说,公车私用造成巨大浪费,攀比现象严重,一些单位不该买车的也买,不该换车的也换,导致配车不是为了工作方便,而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个人私欲。崇左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熙富在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清明、三月三、端午节等的几乎每个节假日都存在公车私用现象,经常自己或由亲属驾车往返桂林灌阳老家,造成车辆路桥费和燃油费及车辆维修费等共计10961元损失。
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古有学者,衣锦还乡”变成“今有事业,轿车还乡”。 从干群角度来说,公车私用恶化了干群关系。特别是在农村,一些领导干部老家在农村的,稍有红白喜事之类的,来往的公车私用成群结队,前呼后拥,级别越高,阵势越大,官僚主义作风很是严重,这就必然影响到干群关系,由此群众对干部越来越不信任,干部的威信也越来越低,干部与群众越离越远。
公车私用问题积于忽微
“公车私用”问题尽管屡屡禁止,次次明示,却又屡禁不止,明而未解。这个时候还有人把公家的车当做私人物品,接送孩子、购物、游玩,甚至成为宠物的保姆车。在这无稽之谈的背后,到底是公之过,还是人的错?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特权思想作崇。公车的“车轮”,不管由古时的轿撵,更换为马车的木轮,还是汽车的轮胎,它始终是与封建特权思想一脉相承。认为我当了领导,就应该享受这个特权,把公车使用当作福利心安理得的享受。二是虚荣心作崇。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风风光光,开个公车,说明有地位、有权力,混得好,虚荣心得到满足。三是体制、舆论监督有问题。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单位的群众民主监督意识淡薄,怕遭穿小鞋,受打击报复,不敢监督。
“脑子里纪律那根弦松了!”——提起这些公车私用的典型案例,市纪委办案人员多次提及违纪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他们脑子里纪律的“弦”松了,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宁明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陶昌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青年才俊,其漫画、绘画作品多见于各大报刊杂志;其主抓的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也很得力,左江花山岩画成功成为中国2016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然而他却因为顶风违纪挪用专项资金购买公车违纪问题,被市纪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还有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何杰勇,2013年9月18日晚,私自驾驶公车带自己小孩到崇左市行政中心广场散步休闲,被群众举报,最终被江州区纪委责令他承担此次出车相关费用,并由江州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党组免去其江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职务。由此可见,领导干部一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觉得“公车是福利,用用不是什么大事”;认为“偶尔为之,不会怎么样”;甚至以为“别人也私用,不会抓到自己头上”……以身试法,结果都是则悔之晚矣!
“管理上存在问题!”——谈起这些起案例,违纪者所在单位领导,均坦承“管理时紧时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如今,他们认识到“对公车私用现象不管不问,是在害干部、害组织,给党和政府形象抹黑”。 2015年4月23日晚,自治区暗访组在崇左市区就当场抓到崇左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聘用司机蒙艺科未经单位领导同意,擅自驾驶单位公务用车到市区附近的餐馆办理私事;和崇左盐业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熊国良私自驾驶单位公务用车去宴请老乡两起公车私用的案例。最终市安监局解聘蒙艺科;熊国良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问题常积于忽微,公车私用,监督缺位的情况不能忽视。如果一有公车私用的苗头,就有人指出他们的错误,那么情况或许会不同。”崇左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一名干部深有感触的说了这一番话。
公车改革后的监管思考
“问题的背后是纪律松弛!”——专家表示,纪律不严明,干部肯定会心存侥幸;执行不严格,就有人会不以为然。2016年全市按照全国、全区公车改革的统一部署,对公车进行改革,集中管理。这样是否就能从此让公车私用得到根本的遏制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还有公车,只要有人还在开公车,如果没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办法,公车私用就不会因为公车改革而销声匿迹。公车改革后如何监管公车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一是严肃执纪,形成震慑。公车私用是“沉疴痼疾”,之前的管理制度也很多,然而充耳不闻者有之,熟视无睹者有之,明知故犯者不断。造成这样的情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纪律松弛的缘故。首要任务是狠抓纪律执行,为日后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打下基础。
二是统一牌照,群众监督。乘公车改革之东风,积极推行公车标识化管理制度,将公车牌照统一印制为区别于非公务车辆牌照颜色、号码等,便于社会公众识别,方便群众监督,也让违纪者“无处遁形”。
三是建立便捷举报系统。建立类似“110”、“120”的专用公车私用电话举报系统,方便群众快速便捷举报。
四是牌照附注举报电话。将举报电话直接附注于公车牌照上,以鲜明字体颜色标注。
五是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加大社会宣传,引导社会监督,建立专项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公车私用监督。
六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加大对公车私用的打击力度,严肃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责任,定期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