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重在“实”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全面展开。“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践行“三严三实”,必须“严”字当头、“实”字为本,其关键和落脚点还是在“实”上。离开了“实”这个前提,“严”就是空中楼阁、水月镜花;有了“实”作为基础和保障,“严”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理想信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谋事、创业、做人的“实”,首先源自理想信念的“实”。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守马列主义崇高信仰,高擎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带领广大人民为此慷慨趋赴、一往无前。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把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化作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壮举,照亮了国家和民族的前进道路。反之,一旦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走上歧途的根源,就在于把理想信念看淡、看空、看虚,精神世界失去了依托,转而追求所谓“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因此,党员干部要把理想信念切实转化为行动指南,不断匡正价值观,校准行为方向,时刻不忘“为了什么而出发”。
一打纲领抵不上一个行动,“实”就要“实”在行动上。如果只是脑子里想想,嘴巴上说说,而没有具体行动,那就永远“实”不起来,不仅创造不出半点成绩,甚至会祸国殃民。西晋名士王衍喜欢避实就虚、清谈玄理,带动士人阶层刮起一股坐而论道、耻于实干的风气,最终加速了西晋灭亡。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事情就能办成、能办好;背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事业就会陷于停滞,国家甚至会发生混乱、倒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推进改革开放,还是从严管党治党,中央都倡导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强调反对空谈、注重落实,以实干托举“中国梦”,赢得了党心民心。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关键看行动、看落实、看成效。对每名领导干部而言,唯有实干,才能检验党性作风、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
本职工作是“实”的载体和抓手,脱离自身工作实际去论“实”、求“实”,就会本末倒置,落入舍本逐末的境地。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必须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处在斗争第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实不实、行动实不实,直接关系正风反腐的成效,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两年多来,中央纪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扎实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目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作风总体是好的,但仍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还没有“实”起来。有的党性不强,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淡漠,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还不以为然;有的作风漂浮,得过且过,热衷“务虚”,不喜“务实”,“三转”重形式不重内容;有的不能从实际出发,对工作缺乏狠抓的决心和长抓的韧劲。上述种种,与“实”的要求格格不入,与“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背道而驰,再不下大力气解决,于个人毫无益处,对事业更是危害深重。
理想信念高于天,为民服务行胜言。处处以“严”为标准,用“实”来说话,胜过一切阔论虚功。各级领导干部惟有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才能砥砺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为党和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