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收获的暗访

来源:平南县纪委 作者:李春鹏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8日 15:04 打印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正是人们踏青扫墓的好时节。

  当人们正踏上祭祀扫墓、踏青旅游的“希望”之路时,我们也开始踏上了监督公车私用的“暗访”之路。

  上午9时许,在党风政风监督室陈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督查组一行四人带上照相机、录像机等常用装备,按照事先规划的暗访路线,直奔第一站——县工信局大院,查看有没有违规使用公车现象。

  “主任啊,根据你以往的经验,你说今天我们走这一趟会不会有单位‘中招’?”在车上,我在试探陈主任的判断。

  “有没有人‘中招’也很难说,今年清明节前我们县没有专门下发过提醒通知,说不定会有人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放松了,上面不会搞什么明察暗访啦。”陈主任一边拨着弄录像机,一边肯定地说。

  是的,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很少单位专门就清明节期间的作风建设问题下发“禁令”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作风建设已经形成常态化。虽然这样,但是我们的日常监督管理还不能放松,必须坚持不懈,长抓常查。

  不到十分钟,我们已经来到县工信局。车一停下,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只见陈主任拿着录像机,像一个专业摄影师一样,对着停放在大院里的车辆逐一录像。老李则拿出笔和纸,低头猫腰的迅速记录下每一辆车的车牌号码,然后交给小云,小云就立刻翻开车辆信息册,瞪大她那双近视眼逐一对照起来。我也按照分工,拿起相机对现场的车辆逐一拍照起来。

  我们这种“突然袭击”的举动,立刻引起工信局干部职工的注意,只见几个值班的干部站在阳台上“看热闹”,似乎想看看大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很快他们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然后又回去值班了。

  经过几分钟的紧张“战斗”,根据车辆信息比照,我们第一站毫无收获,工信局的所有公务用车都按规定停放在大院里,没有违规使用公车现象。接下来的几场“战况”也是一样:审计局、财政局和县委党校的公车也全部停放在单位,即使后来到了生态公园查看了一大圈,也是没有收获。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似乎有点不甘心。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11点,路上出行扫墓的车辆和人流越来越多,显得有点拥挤难行。

  “老李,立刻掉头到官成路口现场抓拍,今天开车去扫墓的人肯定很多,说不定在那里会钓到大鱼。”陈主任在回去的路上突然向老李发出“指令”。看来他是受到了路上车流的启发。

  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全县最繁忙的一条交通要道——官成路口。这里是县城通往北部地区的主干道,北部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在山上安坟立墓的较多。每年一到清明节,上山祭扫坟墓的人群和车辆来来往往,场面异常热闹。看着路上拥挤的车辆和人流,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为之一振。

  很快,我们就选定一个最佳拍摄地点。只见老李拿出录像机托在手上,对着来车方向,眯着眼睛就拍了起来。在中午刺眼的阳光下,老李举着录像机在路边专注地拍摄的样子,仿如一个活“三脚架”,任凭汽车喷出的尾气和扬起的灰尘打在自己的身上也不为之所动。旁边的陈主任也不时地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紧盯着录像机的显示屏,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每当看到有可疑的车辆,我们就立刻提醒老李要注意抓拍好镜头。我和小云也同时记下车牌号码,再通过车辆信息册比对,看看有没有钓到“大鱼”。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连续抓拍和查对,最后连录像机的内存也用完了,我们才“鸣金收兵”。此时,时针已经指向中午十二点。通过查看录像对可疑车辆进行了比对,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想不到今天白忙活了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上车的时候我嘀咕了一下。

  “怎么说没有收获呢?”陈主任立马打断我的话,“我们今天出来暗访,目的就是出来监督检查全县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的,我觉得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暗访没有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

  暗访没有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是啊,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已经焕然一新。今年虽然没有就清明节作风要求专门下发过任何通知要求,但是大家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自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望着车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回想今天的检查过程,虽然没有查到违规使用公车的行为,但我觉得收获已经很大。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