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光耀生前嘱咐死后拆掉住宅想开来

来源:贵港市覃塘区教育局 作者:周翔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4日 08:46 打印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23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91岁。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李光耀生前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访问时曾表示,他希望自己死后,其所住宅邸能够拆除,以免徒增困扰。(中国台湾网3月23日讯)

  近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其病情恶化再次让世人关注,23日其终归病逝。网易新闻一则新闻题目《李光耀生前曾嘱咐死后拆掉住宅 以免徒生困扰》很快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政治名人嘱咐死后拆掉住宅,到底为哪般?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一个名人去世后,其住宅故居绝对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即便当事人不作特别的要求,后人(包括)当地政府都会好好保护、包装这个名人的故居住宅,极力打造成名人故居旅游景点,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提高当地民众收益。而李光耀的考量,却高屋建瓴,公心权重——他说,“由于我的房子存在,周围建筑不能盖得过高。如果拆掉它,改变规划,让房子建得更高,土地价值将会增加”。

  诚然,作为政治家的李光耀也是凡人,也有他出于“私心”的顾虑。从他说的话可以看出,李光耀不希望死后自己的住宅成为后人世代观光、瞻仰的景点,不希望“人们从中穿行”践踏他曾经的居所、灵魂的故里。他看过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房屋,看过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房屋,这些名声显赫的名人故居,一段时间后都成了废墟,“人们从中穿行”。曾经颐养生命的居所,最终沦为后人随意穿行的废墟,让灵魂情何以堪?

  于公于私,李光耀希望死后拆掉住宅的嘱咐,无不凸显了其作为一名政治家的高风亮节。再看看如今我国一些落马高官们,他们大都建有豪宅,豪宅内装修可谓极尽奢华,总想立牌坊,总想流芳百世。这些贪官,绝不会想过希望自己死后拆掉自己的豪宅。

  我们不妨假设:李光耀的住宅如果不拆掉,他的居所故居必定会成为著名景点,供世人观光瞻仰,必定会带动周边的旅游业,从而让当地民众获益丰厚。但是,他留给世人最大的财富,应该是政治遗产:一是半个世纪过去,人口密集的新加坡建造了约百万间组屋,已经以近乎百分之百的拥屋率,成为了全球住房最好的国家,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在五十年间迅速实现。二是李光耀从制度上推进廉政建设,修订完善了《反贪污法》,对公务员的日常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这在世界上是为数极少的。

  无论是建设组屋区还是高薪养廉,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无疑都是20世纪成功的政治家之一,他给新加坡留下的政治遗产,绝对值得中国借鉴。

  一颗政治巨星陨落了,世界为之惋惜,让我们祝福他一路走好!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