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打虎灭蝇”不停歇说明啥?
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纪委“打虎”不停歇。3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公布,自治区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陈秋华,贵港市平南县委书记黄元明,自治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施锦东,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场长张克如等4名领导干部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2015年3月8日新华网)
正所谓“千里长堤,往往溃于一蚁之穴。”在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偶然发生的,他们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放松到滑坡再到崩溃的这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权力,既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铸就人生辉煌,也可以使人走向堕落,成为千古罪人。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时下,有的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有权就有威,只在手中有了权力,自然就有了权威。尤其是当他们感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甚至一呼百应的时候,更加忘乎所以,自以为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对党纪国法视而不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独断专行,专横跋扈,搞权力特殊化、权力私有化和权力商品化,甚至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完全忘记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在腐败道路上疯狂前行,最终结成腐败正果。
在笔者看来,广西4名领导干部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原由就在于此、教训也在于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的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施锦东。这一被称为“清理门户”的举动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报道称,与中央纪委查处魏健、曹立新等“自家人”一样,这一举动被理解为广西整治“灯下黑”的重大举措之一。其实,近年来,广西整治“灯下黑”早就有所行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原纪检组长罗卫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开除党籍、撤销退休待遇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灵山县水利局纪检组长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受贿、判处有期徒刑6年,开除党籍和公职。2013年底,广西永福县给县处级领导干部发放上百万元考核奖金,随后永福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经翠艳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调离永福县纪委书记岗位。
由此观之,无论是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打虎灭蝇”不停歇,还是整治“灯下黑”不打烊,都一再表明,中央提出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无论是谁,不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只要损害党和人民利益,都要坚决惩治,决不姑息、决不手软”的要求,在广西落地有声、丝毫不差,也意味着在全国上下“一盘棋”,同唱反腐“一台戏”的今天,任何地方都没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已经成为铁的事实。如果还有人执迷不悟、不收敛、不收手、不收心,随心所欲,必将一败涂地,后果更是可想而知的。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