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展播(3):东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韦拔群纪念馆第六厅
上一页 下一页 间隔5秒
 
上一组

点击欣赏

点击欣赏

点击欣赏

点击欣赏

点击欣赏

下一组
 

韦拔群纪念馆


  【基本简介】
  韦拔群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是中国人民军队早期的杰出将领,是百色起义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和创始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领导者之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和共产主义的卓越战士,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韦拔群纪念馆位于广场中轴线的最北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纪念馆长129.6米,宽71.1米,高24.3米,基座高4.5米。纪念馆设13个展厅和1个多功能汇报厅,多功能汇报厅可容纳150人。建筑整体稳重、大方,展现了庄重、严肃的纪念建筑风貌,并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馆内以韦拔群人生轨迹为经,以韦拔群开展革命活动为纬,陈列展出资料、图片、实物700多件,全方位展示了韦拔群的一生,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的理想场所。2011年4月,韦拔群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1年6月被列入广西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1月被列入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参观预约信息】
  地 址: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陵园街4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
  预约方式:本基地对游客免费开放。有组织的单位、团体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需通过办公室电话预约,确定参观学习时间后,发函至指定邮箱。
  联系电话:0778-6337527
  邮    箱:hc6337527@163.com

 

东兰烈士陵园


  【基地简介】
  东兰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原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设:大门亭廊、仿古排门、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纪念亭、纪念活动广场等纪念建筑设施。其中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版面展线长190米,陈列史料、文物600余件。2009年是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为举行纪念活动,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东兰烈士陵园扩建部分总用地面积为120亩,建设用地面积为88.2亩。工程设计建设项目有将军园、将军雕像、集会广场、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等组成。
  东兰烈士陵园始称“韦拔群烈士陵园”,1956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兴建。1958年,张云逸大将题写了“革命烈士公园”园名及“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名;1963年2月“韦拔群烈士陵园”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把东兰“革命烈士公园”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名更为“东兰烈士陵园”;1988年5月,韦国清上将题写“东兰烈士纪念馆”馆名;1995年12月,“东兰烈士陵园”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8日被共青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7年8月,自治区纪委把东兰烈士陵园列为广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2011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1月被列入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参观预约信息】
  地 址: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陵园街4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
  预约方式:本基地对游客免费开放。有组织的单位、团体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需通过办公室电话预约,确定参观学习时间后,发函至指定邮箱。
  联系电话:0778-6337527
  邮    箱:hc6337527@163.com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


  【基地简介】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0公里的武篆镇政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8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作战指挥部设于此楼。1926年至1927年间,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在此楼办公。
  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这期间,邓小平以东兰为中心,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武篆旧州屯举办了红七军、东兰和凤山县苏维埃政府党员领导干部训练班,亲自编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党的问题》三种教材,亲自登台给学员讲授;在韦拔群的家乡东里村开办农民政治夜校,创办了右江第一个共耕社——东里共耕社。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还在楼上召开军前委会议,作出“收复百色”的重大决定。平时,邓小平与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陈洪涛、黄大权等同志经常在魁星楼上召开重要会议,运筹革命大计。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是右江革命标志性遗址之一,是区内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魁星楼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2011年6月被列入广西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1月被列入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参观预约信息】
  地 址: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人民政府旁边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
  预约方式:本基地对游客免费开放。有组织的单位、团体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需通过办公室电话预约,确定参观时间。
  联系电话:0778-6327989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


  【基地简介】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位于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洞的深处有清泉,又有曲径通山后。原名北帝岩,因岩洞内设有北帝庙而得名。清朝时曾是私塾。
  1922年3月,韦拔群在岩洞内组织革命同盟,以中国国民党广西特别党部的名义发表《敬告同胞》文告。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右江东兰、凤山、百色、凌云、恩隆、思林、果德、河池、都安等县农运骨干276人。结业后,学员们返回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使右江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为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革命真理,提议改名为“列宁岩”,并经东兰县苏维埃政府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同意,沿用至今。1963年2月26日,列宁岩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3米见方后镌刻在洞口上方。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第一批名录。2011年6月被列入广西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1月被列入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是广西机关干部、党团及少先队组织重要的政治课堂,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参观预约信息】
  地 址: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
  预约方式:本基地对游客免费开放。有组织的单位、团体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需通过办公室电话预约,确定参观学习时间。
  联系电话:0778-6327989

 


韦拔群故居


  【基地简介】
  韦拔群故居,位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半山腰上,距东兰县城36公里。1926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犯东兰,镇压农民运动,将位于山下尾往屯韦拔群的家烧光。同年7月,匪军败退,革命转入高潮,为革命的需要,韦拔群在特牙山半山腰又建起两幢泥砖瓦房,用于接待革命同志和召集农军开会。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军队大举进剿东兰,1931年,韦拔群的房屋再度被烧毁。1988年,县人民政府按故居原貌重建。
  韦拔群故居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五开间,屋顶设有瞭望台,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农军开会的地方。后屋为韦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1930年春夏,邓小平为学习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经验,曾在此与韦拔群一道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开办农民政治夜校,创立右江第一个共耕社——东里共耕社,有力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当年邓小平、韦拔群带领东里群众修筑的一条共耕渠,沿用至今。2009年5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2013年1月被列入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参观预约信息】
  地 址: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5:00—18:00
  预约方式:本基地对游客免费开放。有组织的单位、团体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需通过办公室电话预约,确定参观学习时间。
  联系电话:0778-6327989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