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捞两个”是村干部贪腐的根源
湖南省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因贪腐被查后,竟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如此大言不惭,道出了村官贪腐问题的严重性和基层治理中法治观念的缺失。(1月18日 人民日报)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得不说,当下“小官巨腐”现象犹如“过江之鲫鱼”,屡屡扯痛大众的眼球,伤刺了百姓的心。村官贪腐不仅造成了国家投入的涉农资产的大量损失,也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成为影响基层稳定的重要因素。令人汗颜的是,湖南省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因贪腐被查后,竟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如此“歪理”岂不气煞众人。笔者认为,“捞两个”绝不是村官廉洁履职的“标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直以来,村官腐败也绝非一天两天猖獗起来的,因为村干部直接接触的是老百姓,由党员群众选举产生,就具有先天的群众“亲和力”。而随着国家惠农政策资金的不断倾斜,基层也成了村官们蚕食的土壤。试想,村官怎样进行贪腐?主要是骗取挪用各种补贴、合伙侵占集体资产等。骗取、挪用、贪污上级各种补偿款现象很常见,违规处置和侵占村集体“三资”问题也较严重。办案人员发现,造成村官贪腐的原因很多,既有村干部法治法纪观念淡薄等主观原因,也有监督机制不全、权力集中等客观原因。为此,各地采取举措,一方面提升村官的法治观念,一方面完善制度促进村务公开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这,才是有效遏制想“捞两个”的村官肆意妄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这些“小官巨腐”现象若得不到有效治理,往往会引起大问题。基层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基层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如果群众身边发生腐败现象,损害群众利益就更直接、更具体,群众反响就会更强烈,党和政府必将失信于民。这些“小官巨腐”的产生,除了基层干部个人学习放松、作风粗暴、法纪淡薄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应该是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笔者提醒,别让“捞两个”脆弱了村官党性。选择当村官就是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为此,探索实行“村财乡管”,能有效杜绝财务混乱,并通过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异地交叉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逐步建立起让村干部不能违纪、不敢违纪的制约监督机制。作为基层群众的领头雁、代言人,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做到廉洁履职,才是工作本职,也是良好导向,千万别为“捞两个”寒了群众的心。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