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团:残疾村官书写璀璨人生
一位残疾村干的璀璨人生
——记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凤山县袍里乡廷社村党支书陈忠团
陈忠团(右一)带驻村民警到留守老人家里访民意察民情
他身高一米四,肢残三级,却顶天立地,支撑起一个拥有两个残疾人的家庭,还带领900多名父老乡亲战天斗地、勇闯富路,用坚强的意志和赤子情怀书写令人敬佩的璀璨人生。他,就是凤山县袍里乡廷社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团。
命途多舛,身残志坚
凤山县袍里乡廷社村,属大石山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素有“山中山、弄中弄”之称。
1962年3月19日晚,廷社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里,一小男婴呱呱落地,他就是陈忠团。命运对陈忠团似乎太不公平了。8岁那年,陈忠团与邻居的小孩们一起爬到自己家木楼上掏麻雀窝,不小心跌了下来,脊骨正好摔在床沿上,当即摔断了脊骨,以致前胸和脊背严重凸出,落下了终身残疾(肢体三级残疾)。
看着同龄人一天天长大,而自己总是长不高,有时还被同村调皮捣蛋的小孩取笑“老矮人”, 陈忠团为此非常伤心。陈忠团刻苦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全班前列。然而,由于家境清贫,陈忠团读完初中后就回村里当“社员”了。在上世纪70年代,当社员太难了,别人每天能挣到10分的工分,但陈忠团做不了重活,更不能挑担子,他每天只得可怜的1分!
在别人怜悯甚至鄙视的目光里,陈忠团度过了苦涩的青少年时光。
“孩子,不管别人怎么看你,都不要绝望,总会有办法过日子的……”他的父母亲经常鼓励他。后来,经亲戚介绍,陈忠团娶本村的一个聋哑女青年黄某为妻。妻子不能听,不会说,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农活。“难道这辈子就依靠聋哑的妻子养活吗,这样当男人还有什么意思?无论如何,我一定拼搏到底!”陈忠团暗下决心。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忠团来到县城帮一位亲戚看店铺,一个月可拿到一百元的工钱。在县城打拼了6年后,陈忠团积累了一定“资本”,选择了回家创业。他买来旧油桶铁皮焊成一个简易棚子,投入400多元作周转资金,用马驮运东西,开始在村里经营一个小卖部。由于他诚实守信,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红火,全家老小衣食无忧。几年后,还盖起了二层的“小洋楼”,村里的群众对他刮目相看,都称赞他了不起!
竞选村干 勇挑重担
机遇总是降临在敢于担当、奋发拼搏的人。1998年10月,由于缺少村干部,乡政府要求廷社村选举出一名村委副主任。
按照相关规定,当时的村党支书曹应辉一共推荐了3名村民来竞选村副主任,陈忠团就是其中一人。
“曹党支书,我身体残疾,干不了重活,怕是做不好工作,我不想参加竞选副主任了。”陈忠团来到曹应辉的家里,坦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担任村副主任,又不是天天让你去山上扛石头打柴火,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想办法带领乡亲们致富,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曹支书鼓励说。
1998年10月底,在乡干部的组织下,廷社村组织村民选举村副主任。在这个偏僻的大石山弄里,像陈忠团这样在县城打过工,在家里开代销店的人,村里的人都说他是个有经济头脑的能人。
选举活动结束后,陈忠团万没想到,身患残疾的自己竟然获得了90%以上的选票,高票当选村副主任。
“既然群众这么信任你,那你就大胆地去工作,不要患得患失,组织上也相信你能当好这个副主任!”当时的乡干部也给他加油、鼓劲。
“我个子比别人矮,但智商并没有比别人低,我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群众的信任、组织上的鼓励和关怀,激发了陈忠团的斗志,他暗下决心:当好村官,这回拼了!
当了3年村委副主任,陈忠团办事公道,一心为群众着想,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2001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1月,原村党支书退休,陈忠团众望所归“官升一级”,担任廷社村党支部书记,他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战天斗地,造富一方
廷社村地处大石山区,全村23个自然屯232户976人。作为穷困山区的“村官”,陈忠团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过上好日子。
2014年12月28日,对廷社村1组陆忠纯来说,是一个值得喜庆的日子:他卖掉了11只大山羊,一下子就有1万多元收入囊中,羊圈里还有40多只山羊,价值5万多元。
“我现在能有这样的好日子,全托着陈党支书的福,没有他,我至今还是个穷光蛋。”谈起如今的生活变化,陆忠纯感慨万分。
陆忠纯几年前还是个贫困户。2012年初,陈忠团上门动员陆忠纯,大力养殖山羊,可以发家致富。
“我整个家产就三、四千元,拿什么来养羊呢?”陆忠纯犯难了。
“只要你想养羊,我可以当你的担保人,帮你贷款3万元作本,以后就看你的了,怎么样?”陈忠团诚恳地对陆忠纯说。
说干就干,在陈忠团的帮助下,陆忠纯贷款3万元,建了一个简易的羊圈,买了15只母羊,开始专业养羊。一年多后,母羊不断繁殖,陆忠纯连本带利,还完了贷款。如今,日子过得很滋润。
在廷社村,像陆忠纯这样脱贫致富的农民不只他一人,还有很多。经过陈忠团的发动,目前廷社村共有30多家养羊、养牛专业户,全村有黄牛100多头、山羊1100多只,价值200多万元。
2015年元旦这天,廷社村为波、廷社、弄屯三个屯的群众100余人不约而同来到村部,燃放爆竹庆祝:有三条水泥路通到三个屯的村民家门口,全长3.5公里,受益群众350多人。
祖祖辈辈生活在石头窝里的村民们,以前做梦也没想到,会有水泥路通到自家门口。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条水泥路的拓荒者——陈忠团。
要致富,先修路,必须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能带领全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陈忠团四处奔波,多方联系争取项目资金。近几年来,他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不分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战天斗地,共修通村级水泥村1条8公里、屯级水泥路3条3.5公里、屯级路6条18公里,做到每屯、每户都有公路通到家门口!
近年来,除了修路,陈忠团组织发动群众种桑300亩、种植珍珠李40多亩、种植核桃树1000多亩,组织300多位村民外出务工,年实现劳务收入5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断增长,去年人均收入达2500多元。
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陈忠团还想办法提高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他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开设“农家书屋”,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群众禁赌禁毒、远离违法犯罪。2000年以来,廷社村连续15年没有刑事、治安案件发生,外出务工的村民也没有因违法被处理打击,成为凤山县建设“平安村”的一个样本。
如今的廷社村,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风尚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稳安康和谐美”的新农村新风貌,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令人羡慕。
“陈老党总是考虑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清正廉洁、办事公道,脑子灵活,一心为民,全村百姓都信服他、敬佩他,他是我们村走向富裕的领路人,跟他干,有希望、有奔头!”与陈忠团搭档了11年的村主任韦显合这样评价他,代表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心声。
陈忠团,一个穷山苦弄里的村干,身高1米4,是那样的矮小,却又是那样的高大、伟岸。他用自强与坚韧、担当与付出,谱写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无比忠诚和高尚情操。近年来,陈忠团先后荣获自治区、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凤山县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选为河池市人大代表。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