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公务酒变异了中国的酒文化

来源:驻钦北区旅游局纪检组 作者:廖锦花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0:42 打印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也是酒的故乡。翻开中国的历史篇章,就会发现,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在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春风细雨般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建设、政治文化、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就是一场酒桌上的政治决战,还有曹操借酒为名来玩政治手腕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在文学的创造中,因酒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也比比皆是,比如:“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酒也是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佳节或亲朋小聚,还是红白喜事,都会饮酒,酒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中的一种精神生活,也是我国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在我国的历史文明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务酒却让我国的酒文化变了形走了样,发生了变异。中央八项规定没出台前,公务接待成了“以酒论英雄”、“以酒论感情”的扭曲产物,公务酒成了领导干部间拉拢感情、巴结讨好甚至行贿受贿的手段。可曾想,在领导干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时,让多少群众嗤之以鼻,彼起此伏的划拳行令声遭多少群众的唾沫白眼。党群、干群关系也因这些公务酒被硬生生地拉开了距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接待规范了许多,公务酒也从高级酒店的灯红酒绿转到机关食堂上,“六六顺”、“八匹马”刺耳的划拳行令声也几乎销声匿迹,人民群众看到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又回到了党员干部身上,群众看到了曙光,脸上露出了微笑。但是,在全国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在中央八项规定的明令禁止中,变异的公务酒之风依然存在,依然有顶风违纪者。近来,党员干部因喝酒至死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比如:央视播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系列专题片的第三集《狠抓节点》,片中曝光了广西一副镇长上任首日喝酒身亡事件的细节。在这起悲剧中我们看到,酒有了,面子有了,命却没了,这都是变异的公务酒惹的祸。喝死了一位副镇长,既暴露出了餐桌上的某些恶俗,同时也暴露出了公务酒变异了中国的酒文化。

  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已载入了文明史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别让公务酒变异了中国的酒文化。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