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官德是为官者的使命和责任

来源:百色市纪委 作者:韦军舰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14:16 打印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更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导向仪”。官德不是小节问题,而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是大非问题。领导干部要把常修官德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自觉加强官德修养,时时刻刻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常修官德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法律是人制定的,是人执行的,无德者立法必不科学,无德者执法必不严格公正,古人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强调从政重德,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德治要求治者必先有德。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其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公正无私、清廉勤谨的道德素质才能干好公务,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德、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常修官德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党风引导民风,官德影响民德。一个社会、一个地方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就是风向标。各级领导干部施政以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多为人民做好事,就必然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提升,公信力就会提高。如果领导干部在道德修养上放松要求,以权谋私、欺上瞒下、贪图享乐、官气熏天、横行霸道,就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常修官德是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免疫力的需要。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无才,而是缺德。据相关媒体报道,2014年6月5日以来,已有30多落马官员因“通奸”被中央纪委通报,其中包括7名省部级官员。这些领导干部滑向腐败的第一步是从生活作风开始的,他们脱离了官德的正常水准,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变得道德沦丧、人品低劣,最后逾越了法律红线、触碰了法律底线。同样的政治生态环境、同样的岗位职务,为什么有的人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而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品官德修养不同。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强化公仆意识,确立崇高信仰,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加强自身道德操守水平,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