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创新监督模式 确保监督常态化

来源:鹿寨县纪委 作者:陈盼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4日 15:44 打印

  为防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走形式、打折扣,鹿寨县制定了《鹿寨县作风监督检查常态化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强明查+勤暗访、工作日+生活圈、日常督+年终考”的立体式监督体系,确保监督常态化、制度化。
 

  重明查+常暗访,多角度监督
 

  今年以来,鹿寨县纪委监察局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每季度深入到部分县直单位对工作人员出勤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每月对2个以上乡镇干部“走读”问题进行督查;每周对各单位公务用车停放情况进行检查……这样的明察暗访在鹿寨已成为常态。为防止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鹿寨县下大力气加强监督检查。成立了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新闻媒体及公安、特邀监督员组成的明察暗访小组,进一步完善明查与暗访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出现的边查边犯、边改边犯的典型,进行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将给予相应处分。

  中秋、国庆期间,鹿寨县纪委派出3个暗访小组,对全县旅游景点、娱乐场所、餐馆、礼品店等进行明察暗访,检查干部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公车私用等情况。检查组还采用对办事群众随机访问、模拟办事等方式,对窗口单位作风情况开展督查。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共组织开展明察暗访22次,发通报6期,对23个单位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进行通报批评,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对12个单位领导进行约谈提醒,清缴公款给私车加油5.5万元,及时纠正1科局单位公款购买运动服装行为和2个基层单位公款购买月饼等节礼的行为,查处黄冕乡卫生院以开展活动为名义套取福利基金用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案件,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
 

  工作日+生活圈,全天候防控
 

  去年以来,鹿寨县不断改进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方式,拓宽监督范围,从规范、净化党员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入手,编织组织“控廉网”、社会“护廉网”、家庭“助廉网”,加大监督力度。开展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党员干部参与赌博、党员干部纵酒等行动,组织广大干部及其配偶到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邀请广大干部家属加入“鹿寨清风”廉政微信平台……。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中,增加了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内容,包括工作时间以外的个人爱好、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等,必须在民主生活会上逐一“晒”出来,接受监督,有效减少了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去年以来,县纪委通过邀请县政风行风监督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挑刺”,发现问题14件,对存在“走读”行为的36名乡镇干部点名通报批评,对14名乡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约谈提醒,对参与赌博的5名党员干部进行了查处,有效规避了干部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日常督+年终考,立体式管理
 

  近年来,鹿寨县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日常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方法,推行“五个不直接分管”机制,即:不直管财务、人事、工程项目、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同时,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廉政约谈、经济审计制度。创新开展了乡科级党政“一把手”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评议、万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面对面对等活动,让县纪委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风行风监督员当“一把手”廉洁履职“裁判员”。对领导干部经常提要求,及时“扯袖子”,必要时“亮黄牌”,初步建立起了教育引导、规范制约、矫正保障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并将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使用、调整的重要依据。一年来,已对16名乡科级党政“一把手”进行述廉评议、对784名乡科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对8名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全县420名领导干部及时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重大事项报告》,有效遏制了领导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