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把"自身过硬"作为金字招牌
“省纪委常委班子确定整改的16个方面问题,已完成13个,还有3个是长期任务。下一步,要把抓好这3项长期任务,与整改‘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结合起来,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打好改进作风攻坚战。”10月10日,吉林省纪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省纪委常委班子落实查摆问题作出再部署再要求。
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把“自身过硬”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金字招牌,深入贯彻中央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尽责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深化“三转”——抓住组织建设这个基础,攥紧拳头、集中发力,交上人民群众满意的反腐成绩单
今年7月,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完成内设机构调整,纪检监察室由4个增加至8个,省纪委监察厅机关执纪监督部门占内设机构总数的70%。对委厅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清理,从104个减少到13个,精简比例为87.5%;市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精简比例为86.6%。
在抓好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上,吉林省纪委监察厅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调整优化结构上。
一年来,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三转”,把更多的力量调配到查办案件和执纪监督上来,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更加清晰明确,纪检监察干部“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
“我们已经把不该牵头或参与的工作全部交还给主责部门,已将行风建设工作交给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做到切实突出自己的主业主责。”驻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纪检组负责人介绍说。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抓住组织建设的核心,选好配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将一批党性强、作风正、能力强、威信高的干部选入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
加强各级纪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建设,省纪委常委会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规范领导班子工作机制、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理论中心组学习、务虚会、接访下访等制度。省纪委监察厅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集中组织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吉林省纪委监察厅还将改进和加强派驻工作作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经省委批准,将符合党章、行政监察法适用范围的派驻机构统一更名为纪检监察组。
“去年以来,在原有29个双派驻机构基础上,我们又新增设了2个双派驻机构,为11个派驻机构配齐了纪检监察组组长,为派驻机构充实干部16人,有力推动了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省纪委常务副书记尹政说。
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用实际行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交上令人信服的成绩单。
今年1至9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0723件次,结案412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292人,移送司法机关140人。省纪委监察厅紧紧抓住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8次,分7次通报曝光5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具体规定典型问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7人。
加强培养——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组织166名委厅处以下干部进行基本业务知识测试,测试成绩全部在80分以上。”这是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大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选拔,全方位锤炼干部,给纪检监察干部“充足电”。
开展省与市、县纪检监察机关互派干部挂职锻炼。2012年以来,省纪委选派12名机关干部到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挂职锻炼,接收19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到委厅机关学习锻炼。按照计划,预计5年内实现互派挂职干部100名。
“在县里工作时更加注重落实,缺乏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在省纪委监察厅锻炼的一年里,使我养成了重视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学到了上级机关的工作经验和良好工作作风,提高了综合能力。”敦化市纪委监察局宣教室主任宋国泰说起在省纪委监察厅机关的挂职经历,深有感触。
让省纪委调研室干部周立国受益的还有委厅机关实行的新提职和新调入的年轻干部到信访接待窗口锻炼制度。2013年,周立国赴梅河口市纪委挂职锻炼,协管信访工作,在省纪委信访接待窗口锻炼的经历,让他在处理基层信访问题时有了底气。
“全面搭建干部实践锻炼平台,2012年以来,我们组织51名新提职和新调入的年轻干部到信访接待窗口锻炼,选派2名干部到新疆阿勒泰地区挂职锻炼,组织53名干部在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各室之间、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之间进行轮岗交流。”省纪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
加强培训也是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每年制定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师资库建设,选聘100余名兼职培训教师,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组织调训、自主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2012年以来,共举办自主培训班39期,培训4000余人。
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极大调动了干部履职尽责积极性。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和省直派驻机构共有70名干部得到提拔,其中正厅级职务11名,副厅级职务9名。
9月29日,《吉林日报》发布省管干部任职前公示公告,3名省直派驻监察室主任和1名市(州)纪委副书记拟提拔为省直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
“只要干得好,派驻干部也可以提拔,而且大有可为,这是组织上对我们的认可,真是给我们派驻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提起这次提拔,一名省直派驻机构的干部难掩喜悦和兴奋。
建章立制——抓住作风建设这个重点,严明纪律、加强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
“现在,所有涉案款物一旦收缴,就要立即入库,而且不能一个人经手,至少两个人以上。”吉林省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王大宇说,去年以来,随着办案力度加大,健全完善执纪办案制度也同步推进,坚决防止办案人员、办事人员擅作主张,把干部的自由裁量权压到最小,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其实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近年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不断创新监督载体,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建立了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督查通报、工作绩效考评、执纪办案等工作制度,制定《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工作人员十条禁令》;制定《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及派驻机构内部监督的暂行规定》,对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监督内容、监督措施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制定《省纪委监察厅领导干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带头接受监督。
“去年,我们制定了廉政回访制度,并组织开展了委厅干部廉政回访问卷调查工作,设计了委厅干部在执行公务中遵守纪律、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15个问题,共发放问卷2000份。对问卷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杜志岩说。
一年多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用实际行动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开展会员卡专项清理活动,全省9436名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职工在规定时间内递交零持有报告书;组织委厅89名副处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严禁党员领导干部亲属违规参与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工程建设公开承诺活动;组织143名干部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
既注重事前、事中的监督,更注重事后查处。对此,吉林省纪委监察厅早有动作,2011年即成立了省纪委监察厅干部监督委员会,负责制定落实干部监督制度措施,受理、调查、核实对机关干部的信访举报。今年,按照中央纪委“三转”要求,又成立干部监督室,加强对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的监督,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
省纪委监察厅敢于向自己的干部“开刀”,2名委厅机关干部因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并调离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在系统内形成强大震慑。(通讯员 曹阳)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