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教育实践活动呈现“五大亮点”“六大成效”

来源:大新县教育局 作者:苏美仙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1日 10:13 打印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新县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注重坚持“五三三一”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带头、坚持群众参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坚持严格要求的五个原则;抓实学习教育、查找差距、整改落实三个环节;健全为民务实清廉三大机制;抓好“作风改到实•服务走在前”主题活动),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活动主要呈现“五大亮点”和“六大成效”。

  亮点一:建立“群众档案”,找准联系服务群众方向。该县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农户家中调查走访,收集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一户一档“群众档案”,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建立“群众档案”以来,全县共解决群众饮水、交通、清洁乡村、技术培训、农村矛盾纠纷等难题2520多件,引进项目资金3500万元,带动产业发展120个,直接受益群众达12万人。“群众档案”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人民日报》7月20日刊发了《广西大新村村建起群众档案—服务有了好抓手》,《广西日报》7月15日头版头条刊发《大新县建好用好“群众档案”—百姓有所盼,干部有所应》。

  亮点二:开展“五进五问”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进农村问民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走访群众,建立“群众档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社区问服务,组织机关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登记,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区居民;进单位问良策,面向全社会和各单位开展“找、献、送”金点子活动;进企业问发展,向企业主了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进工地问项目,在全县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推进工作组、一个具体推进方案、一揽子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开展“五进五问”活动以来,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深入基层开展调研900多次,走访群众6.2万户、企业主65个、项目50多个;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1320多条,帮助群众和企业主解决各类难题370多个。

  亮点三:开展“网络问政”活动,拓宽听取民声渠道。全面推行“网络问政”活动,通过在县民声论坛设立“网络实名问政”专栏,组织全县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论坛中实名注册ID进行网络问政,公开向网民征求意见建议,答复网民质疑和提问。如县住建局长在崇左红豆社区网站发出《大新怎么建,大家提意见》的帖子,向广大网民征求意见,引起了近10万网友的关注和回帖,推动了部门工作的开展。大新县的这一做法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实践办的充分肯定,《广西日报》(2014年3月26日)头版、自治区教育实践办工作简报(第97期)专题刊载了该县“网络问政”的做法。

  亮点四: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化解群众来信来访难题。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月29日,该县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暨“书记大接访”活动,各级各部门“第一把手”现场直接接待和受理群众来访。活动当天,该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及上级驻县有关单位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代表等155人现场接受群众的来访,接访87批253人次,受理97个案件,现场解决34个案件,转办案件26个,待办案件30个,征求到群众意见232条。

  亮点五:开展“作风改到实•服务走在前”主题活动,力促干部转作风强服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创新开展了“作风改到实•服务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重点聚焦作风建设,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进一步具体化,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拖拉风、懒散风、安逸风、吃喝风、走读风”等五种不良风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专项整治,真正把作风改得扎实、改到实处。同时,在主题活动中强化做好“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等工作,让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中改作风,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好处,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3月16日《左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查摆问题敢“晒丑”,立查立改看实效—大新县紧扣“作风改到实•服务走在前”主题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

  成效一: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该县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首位、贯穿始终,通过“五学”模式,引导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认真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明方向、找差距,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增强了坚决反对“四风”、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同价值追求。

  成效二:转变了工作作风,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行动,狠刹拖拉风、懒散风、安逸风、吃喝风、走读风等“五种不良风气”,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新闻记者等各界群众和人员积极参与监督。深入开展“千人评议科(股)长”活动,对广大党员干部产生了很大震慑作用。在正风肃纪期间,公开拍卖了8辆超标公务用车,全面清退了超标办公用房。县委县政府精简各类会议143次、各类文件146份。通报批评了182名存在迟到、早退、缺岗、走读的干部,对72个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提醒,处理了存在“吃喝风”的5名党员领导干部,有效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党风政风明显改善,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成效三:提高了科学发展能力,推动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该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县委提出的“强工兴旅固边”战略,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努力把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激情,以工作实效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今年1-9月份,该县共完成了273片97989.94亩的“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工作和51个示范片共3.2788万亩甘蔗“双高”示范点建设。完成58.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01亿元,同比增长6.5%。5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125个,总投资83.73亿元,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3.42亿元。1至9月(含国庆)全县共接待游客272.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80亿元。

  成效四: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促进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己任,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一批事关群众行路、就业、医疗、入学、住房等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今年1-9月份,全县共完成屯级道路建设35条,总投资1290万元;实施农村人饮工程71处、沼气池建设171座、危房改造1400户;发放惠农资金1421万元;农民参合率达99.81%;发放农机购置补贴549.41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773.94万元;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2500人,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

  成效五:夯实了基层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的参与热情,多途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配齐33个党组织书记,选派61名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党建指导员,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整治了全县11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紧紧围绕“阳光选举,和谐换届”的总体要求,坚持摸底调研到位、村务公开到位、学习指导到位、制定方案到位、舆论宣传到位、组织保障到位等“六到位”,严把选举委组成关、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推选关、工作纪律关、来信来访关、投票选举关“六个关口”,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803人,96.6%以上的村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继续深入实施“边关党建惠民工程”示范长廊建设,投入500多万元按照“十个有”标准打造了53个设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能力强的党建示范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成效六: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推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各乡(镇)、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认真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推出了一批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制度机制,以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以管用为要求,建立完善了民主集中制、限时办结制、执行办结制、专家咨询论证、公示和听证等制度;以长效为目标,在“阳光权力”网站设立了“制度建设”板块,让全县105个单位将本单位相关制度晒出来,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聘请了23名社会监督评议员,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活动开展以来,共梳理出1031项制度,拟出台制度942项,已出台666项,修改了267项,废止了24项。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