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刻骨铭心的庭审旁听
最近,上林县纪委、检察院、法院组织部分现任科级领导干部,旁听了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韦某的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尽管庭审活动早已结束,但是,我当时旁听的感受却是终生不忘!
警车、手铐、囚服 —— 令我心存敬畏
当时,法庭门前警车车顶上的警灯在不停地闪转着,两位威严的法警从警车上将韦某押下来,韦某双手被铐着手铐,上身穿着淡黄色的囚服,囚服上“上林看守”四个字十分显眼。韦某被押进法庭时,他扫视了庭内四周,在我俩目光相遇的一刹那,我的大脑顿时缺氧,手脚发软。韦某曾是我的领导,可眼前却与警车、手铐、囚服系在了一起!我痛心、难受,更是不得不接受。警车、手铐、囚服意味着要坐牢,我不能不心存敬畏!也就是“怕”!“怕”什么?邓小平同志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论述:“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三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我是一名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漫漫人生路上,要常怀敬畏之心。
(一)常怀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权力。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权力的本质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党员干部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在执行权力时要牢记权力的来源,牢记人民的信任和自己肩负的责任,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当成自己谋利的资本和手段,以权谋私、以权谋利。
(二)常怀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是人民和组织培养的,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只能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福祉,没有自己的私利。在思想上、实践中要真正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与人民群众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在具体实践中与群众增进感情,增添干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我们的事业才会枝繁叶茂,一往无前。
(三)常怀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法纪。敬畏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表现。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也是对个人的保护,如果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感,就会轻视法纪,心存侥幸,放纵自我。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让知法、守法、依法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严格依法依纪、按规定办事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别人的惨痛教训时刻警示自己,千万别用自己的沉重教训唤醒别人。
亲情、友情、法情 —— 令我心存感恩
同庭旁听的还有韦某的不少亲属朋友——妻子、儿女、同事,他们焦急、迷失、茫然……都希望韦某受贿的金额越少越好、犯罪的情节越轻越好,真挚的亲情、友情无不写在脸颊上。法庭上,法官、公诉人、被告人和辩护人的“问”或“答”,都是要弄清事实真相,我感觉得出,法情始终主导着整个庭审过程,韦某的犯罪事实已不可争议,只是能否少判一两年而已。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亲情、友情是何等的珍贵,而亲情、友情在法情面前又是如此地弱小、无助。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能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实属不易,我不能不心存感恩。
感恩组织、同志们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谢亲朋好友一路的关心照顾,不折腾、不惹事、不添乱就是最好的感恩。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除了自己个人的努力之外,更主要的是靠组织和同志们多年的培养教育,离不开亲朋好友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为人做事要站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上,有了成绩要多感谢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培养。
自己有了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常怀满足,懂得包容。只要胸中常怀感恩之心,就会不断涌动责任、回报、知足、温暖和善良情怀,就会对手中权力和肩负的责任有一份由衷的敬畏,珍惜拥有,牢记使命,不负信任和重托,励精图治,成就梦想。否则,一旦缺失感恩之心,就会认为奋斗一生就该享受,就该索取回报,这样势必会让自己物欲膨胀,挖空心思通过不正当手段聚钱剑财,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平淡、开心、自由 —— 令我心存知足
之前,我一直认为韦某身为国土资源局局长,为人随和,工作认真负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并不缺那五万十万块钱。可是,在庭审现场,公诉人一一列举其利用手中的权力,一次又一次地收受现金,数额较大,旁听的人个个沉思无语。我想,这都是贪欲惹的祸。人们常说,自由就好像是“1”,金钱、名利等就好像是“0”,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神马都是浮云!旁听韦某的庭审之后,我更加心存知足,自己工作之余,或早上跑跑步,或晚上品品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平淡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
严肃地说,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做到慎独、慎微、慎情。党员干部的修养,不是“得”和“失”的概念,也不是“多”与“少”的比较。我从不否认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但凡事皆有其度,如果过多地考虑个人,总是“不知足”,就会成为名缰利锁的囚徒,甚至滑到邪路上去。知足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让人在顺境时保持淡泊的心态,节制欲望,乐趣知足。知足常乐决不是平庸没有追求的表现,而恰恰是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修炼的品德。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