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涉农资金”贪腐刻不容缓
新华网合肥10月16日电,中央纪委最新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整改情况和反“四风”成绩单显示:当前涉农资金已成贪腐高发区,近一年来,全国查处各种涉农补贴问题6000余起,涉及资金20多亿元。
20多个亿,数字真是触目惊心,当前涉农资金已经成贪腐重灾区,今年1至9月,广西上林县纪委共查处7个涉农资金案件。涉农资金案件频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
一、资金分配权力过分集中。资金管理人员的权限过大,不少人在资金管理使用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集权钱于一身,掌管项目申请、审查、上报等“一条龙”环节,造成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权力过大极容易出现以权谋私等问题。
二、审核环节多,补贴发放前要登记、公布、审核、复核等多道程序,每道程序都有可能滋生腐败问题。
三、政策不公开、宣传不到位。支农资金投入的增加,涉农补贴政策越来越多,有些补贴政策下到有关部门,部门不公开、不宣传,农民对有什么涉农补贴、补贴多少钱等情况不清楚、不了解。日前,上林县纪委根据群众举报,对在2012年度申领荒山造林苗木补贴项目中存在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进行调查,涉及案情的农民覃某因涉嫌触犯刑法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覃某系一农民,其利用造林群众对国家荒山造林苗木补贴项目的政策不了解及对补助的标准不清楚,怀有“能得到一定补贴强过什么都没有”的思想,以帮助造林的农户代办苗木补贴一切手续,办理费用由其负责为由,通过骗用造林农户的身份、户口、存折等证件,伪造委托合同书,骗取造林农民应得的国家涉农补贴资金8.51万元。一无权农民尚且能骗取农民的补贴资金,更何况那些有权的公职人员?
农业补贴出现了诸多问题,整治涉农资金贪腐刻不容缓。要加强监督,从严惩治、从严查处害农、坑农、损害群众利益等贪腐行为,同时推动涉农资金“阳光运行”,让涉农资金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要公开、深入宣传涉农资金补贴政策,让群众明白有哪些农业补贴,自己能否获取补贴、应得补贴资金多少,如何办理等等。同时增强资金发放的透明度,将补贴金额、资金分配、流向等每一个环节都向群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相关部门要对资金项目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确保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