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武宣县纪委 作者:覃祚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0日 08:47 打印

  腐败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权力失去了制约和监督。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加强对新形势下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武宣县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主要做法
     

  武宣县结合本地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在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反腐倡廉的组织领导。县委制定出台了《武宣县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武宣县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武宣县反腐败“高压惩治工程”实施方案》,量化分解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工作责任。年初,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与县委、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武宣县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党委(党组)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二)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权为民用、执政为民。2014年以来,武宣县在组织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组织纪律”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和纪律意识,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群众观等问题。县委中心组进行了4次的廉政学习,召开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集体谈话2次;全县共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培训32次,受培人员 3336人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8次,3728人次接受了警示教育。
  (三)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权力规范运行。2013年以来,武宣在严格贯彻中央廉政新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抓好制度清理、完善、创新和落实工作。在干部作风方面,该县出台了《武宣县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八项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相关规定作了细化,并下发《关于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对全县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提出10项禁止,就涉及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公款消费等浪费问题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制定了《武宣县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武宣县关于加强对科级正职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规定》、《武宣县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干部的日常管理。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出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全县142个行政村、6个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全部实行委托代理服务制。
  (四)坚持简政放权,压缩干部权力寻租空间。全县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单位有40个,共有行政审批事项543项。其中已有39个单位进驻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占应进驻单位98%;已进驻中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465项,占应进必进事项86%。2014年,县政务服务中心优化了46项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缩减办事时限。截止2014年9月20日,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办理9万多件,其中行政审批事项33276件,按时办结率为100%。成立县招投标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4年1—9月共完成项目进场交易104项,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67项,政府采购项目交易28项。
  (五)强化“三项”公开,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该县把党务、政务、财务“三项”公开作为权力透明运行的重要途径,在坚持全面公开的基础上,以群众重点关注内容作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三项”公开。一是抓好权力运行的公开。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同时通过公开栏、网上公布等多种方式,向党员干部和社会公开,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二是抓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公开。加大了干部选任、“三公经费”、基本医疗保险、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热点问题的公开力度。三是抓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的“三项”公开。该县把深入推进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工作作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来抓,在全县基层信息化平台村务栏发布“三公开”内容,从党费缴纳到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情况公示,从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扶贫救济,从村收支明细到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民们只要有网络就能查阅本村党务、村务、财务等公开信息,保证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六)开展专项治理,及时纠正违规用权问题。一是整治公款吃喝和公务用车管理问题。2014年以来,开展公车管理督查4次,发现不按规定地点停放17起,在全县进行了通报。二是整治“会所中歪风”,14146名党员干部均签订了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承诺书。三是整治基层干部“走读”现象和机关干部纪律,开展工作纪律督查有10次,对存在“走读”现象的乡镇领导干部2人次、普通干部职工51人次进行了通报,对上班时间干部懒散的行为提醒35人次。四是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行为,对2名参赌党员干部进行了严肃查处。五是整治“三公”经费违规问题,对2013年以来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了检查。六是整治违反规定建设楼堂馆所、多占办公用房和个人住房,清理多占的办公用房1868平方米,摸排出干部职工违规多占个人住房21户。七是整治财政供养人员“占编制、不上班、吃空饷”问题,勒令1人退出并上缴县财政国库0.33万元。
  (七)坚持有案必查,严惩违规用权的腐败行为。该县大力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主业,从严查办案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一是加强信访举报工作。今年1—9月,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群众信访举报277件次,办结238件次。二是开展巡查工作。该县组织6个巡查组,对6个县直单位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查,发现案件线索8条。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5件,案件涉及正科级领导干部5人,副科级领导干部3人,一般干部15人,村委干部4人;目前已经结案32件,给予党纪处分32人。
  

  二、武宣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制度落实不到位。当前,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已经不少,但在一些单位中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今年以来,武宣县纪委、监察局查处了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原局长黄政强等12人贪污受贿窝案,他们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新增奶水牛补贴资金、收受项目业主好处费等,其中黄政强贪污受贿38.2万元。黄政强等人还因失职渎职造成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505.5万余元的补贴资金损失。制度落实不到位是武宣县水产畜牧兽医系统发生违纪窝案的原因之一,如一些项目没有经过集体讨论,工程审批把关不严,没有进行公示。
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是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如,截至2014年9月28日,武宣县共为191个预算单位办理发放公务卡4014张,但公务刷卡量仅是140笔,通过公务卡系统报销金额仅是41.22万元,公务卡使用率极低。
  (二)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在现实中,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群众监督是找茬,思想和行动上消极抵触,甚至有少数的领导干部作风霸道,不受监督。武宣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原局长黄政强,长官意识浓,为了达到其个人目的,强调分管领导负责制,对项目工作的申报、实施、验收只是通报领导班子,甚至象征性通报程序都没有;在工作中不讲原则,“一言堂”极为严重,不听其他班子成员提醒。如2012年,在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班子会上,5名班子成员中有4人不同意的情况下,黄政强仍然武断地说不同意也要做,并违规向养殖户集资2.5万元建设气排球场。在建设单位食堂时,无预算、不经班子讨论同意即上马建设,私下定购不实用的2万元一套的餐桌。正因其独断专行,霸道粗暴,对劝告置若罔闻,使得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对其“不敢管”“不想管”,导致他逐渐脱离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发生了滥用职权干预项目建设、贪污、受贿的严重违纪行为。
  (三)纪检部门对同级党委(党组)的监督仍较疲软。当前,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落实了“两个为主”: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种体制,能有效促进纪委大胆地履行对同级党委的监督职责。但是,这种体制刚刚推行,要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还需要有个过程。另外,各级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提升、调动主要还是由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其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工作生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如,县纪委派驻县直单位的纪检组长,人员编制、工资关系、工作生活待遇等都在所驻单位,多数也将在所驻单位退休,他们难免有顾虑,不敢大胆监督“一把手”。在这样的体制下,各级纪检部门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党委(党组)及其领导成员的职责。
  (四)纪检监察干部执纪监督能力与新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才能完成党交给的执纪监督问责任务。当前,由于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少,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还不够高,而党员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时间不再是单一的内部管理和八小时之内,因而监督难以随着干部活动的延伸而延伸。在监督工作中,习惯传统手段,工作创新少,难于找准切入点,难于取得应有效果。如,目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设施简陋,具有法律、经济、侦察、审计、财会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办案人员少,削弱了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问责的能力。
  

  三、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过程,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当前各项工作制度已很多,关键在严格落实。一是要公平、公正、公开地执行制度。不管是领导干部或一般干部,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二是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度制定得再好,如果执行过程无人监督,必然会出现人为偏离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不能真正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相关部门要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已有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三是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领导不带头执行制度,如何要求下属执行;只有上范下效,层层带动,才能保证制度落实。
  (二)强化对同级党委(党组)的监督。纪检部门要敢于履行监督同级党委(党组)的责任,一是加强对同级党委集体研究讨论和决定的事项,特别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监督;二要加强对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规定情况的监督,同级纪委要把监督的侧重点放在同级党委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三要加强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消除党员干部的特权。
  (三)开展党风廉政巡查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今年以来,武宣县效仿巡视工作探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县目前已对6个县直单位单位进行了巡查,在巡查工作,通过听取被巡查单位的工作汇报,与干部群众个别谈话,调阅资料,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及时了解和掌握被巡查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二层机构负责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遵守党的纪律、廉洁从政等方面情况,共发现了36个问题;巡视组向县委主要领导报告了巡视情况,并向被巡查单位反馈了意见,督促了整改。实践证明,巡查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种有效办法。因此,今后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将监督工作关口前移。
  (四)提高监督工作的水平。一要加强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特别是执纪监督能力。二要强化咨询、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政务党务公开、情况通报、公众评价等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三要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将监督向“八小时外”延伸,努力做到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四要多方联动,要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作用。
  (五)加大对违规用权的案件查办。一要进一步充实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队伍,提高查办案件能力。二要划拨专项资金建设规范的办案场所,添置办案必备的器材,确保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考核任用机制,激发纪检监察干部的创造力,增强查办案件的工作成效。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