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与“警示”意义

来源:平南县平山纪委 作者:陈谊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9日 17:51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管好,管不好就会出乱子。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同志说起这些事都很痛心,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据10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

  十年磨一剑,人才养成非易事。培养一个领导干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个公权力为之提供有利资源使之日积月累渐进式的锤炼过程,而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这个过程也充满着艰辛与奋斗的汗水。因此,中央及各级地方都重视对领导干部的保护与关爱,即给予他们充分成长的平台,又时时以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甚至是请落马者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为领导干部提前打好干净做事、谨慎用权的“预防针”,无时无刻不敲响警钟,以警钟长鸣之声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莫负组织的信任,莫负群众的期待。

  一次沉重响起的警醒钟声,却仍然难止某些领导干部迈向深渊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说起高层干部落马,表示“很痛心”以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既透露“惋惜”之情,也有更多的“警示”意义。“惋惜”的“很痛心”之情,可见总书记对广大领导干部落马的悲慨,可见流淌着的总书记对广大领导干部的点滴关爱,而“警示”意义在于:尽管充满“惋惜”,也尽管“很痛心”,然而,中央重拳反腐的决心与信心是永不动摇的,无论是谁都不允许有破坏公平正义的特权,只要是触及党纪国法之底线,都必须受到严厉的制裁——相比“婉惜”之情,清除腐败毒瘤的“警示”之剑更显神圣与坚定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透露的“恨铁不成钢”,告诉我们要深刻反思,要懂前车之鉴,要更科学、规范、有效地培养及管理干部。领导干部要从双手的是否洁净开始反思,从双脚的是否勤恳为民开始反思,从灵魂的是否伟岸开始反思;要以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惨重教训中引为借鉴,从而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真正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树立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应有“成钢”之决心,应能够“百炼成钢”。读懂“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与“警示”意义,读懂一种期望,也应读懂一种责任。从政当有重责,有责无愧于心。领导干部的责任要体现在党性修养的提升,要体现在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上,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为民躬身的实事好事上,如此,才会在心中敬畏权力的廉洁运行,才会在行动中实践党员干部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才会以清廉务实的高风亮节仰俯无愧天地无愧百姓。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