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吃空饷”还得再下大功夫
最近,据新华网有关消息,中国四省已清理10万余“吃空饷”。有关专家指出,从边上学边领钱的“娃娃官”,到现在虽经几轮清退,但仍触目的数字,“官仓鼠”顽症曝出不少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缴资金动辄上亿元。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由此可见,治理“吃空饷”这个老问题,还得再下大功夫。
据审计、纪检等部门查处的情况,“吃空饷”者要么长期旷工但工资照领的“旷工饷”,长期请假却依然拿钱的“病假饷”,要么伪造人员虚报多领的“冒名饷”,瞒报去世继续代领的“死人饷”,一人领取两份以上工资的“多头饷”,要么未按规定核减或核销待遇的“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要么权力安插进编领钱的“挂名饷”等。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乡科级领导干部,为了腾空职数,每到50岁实行一刀切,就退居二线,不再担任实质性领导职务,这些人在编不在岗,闲居在家,不上班,干私活拿公资,这种“吃空饷”行为一吃就到退休,就是十年,堂而皇之,形成惯例,无人管制,在群众中影响极坏。
从多地晒出的“吃空响”整改情况看,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其实早在2005年,中编办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为何时至今日,“吃空饷”仍如同顽症,很难根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认为,“吃空饷”在基层县、乡镇一级较为多见,不仅禁而不止,而且还有让这颗“财政毒瘤”越长越大的可能。
早些年,永康市《永康日报》公布了《永康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名单涉及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等8大类共192人。如果不是永康市委自曝家丑,谁会相信竟然有近200名“公家人”在吃“空饷”?又假如没有这次清理,那么这些人是否还会长久地将“空饷”一直吃下去呢? 再比如,温州瑞安市原副市长蒋良荣因受贿被判缓刑,其后6年长期“吃空饷”,福建龙岩的“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山西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王烨,被指连续5年“吃空饷”累计10余万元等等。
“吃空饷”要么是没被发现,要么是发现了不声张不处理。如果认真起来,有关职能部门或监督部门负起责来,要想“吃空饷”简直“难于上青天”。而“吃空饷”如此泛滥,不管是现行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未落到实处还是存有漏洞?但足以说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都出现了问题,既暴露了监管制度疲软,也暴露出涉及人事、编制、财政等多部门失职。若反思“吃空饷”的背后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权力滥用,监管失力和信息不公开。
要治理“吃空饷”行为,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不能使制度只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其次,要铲除“吃空饷”顽疾,要求各单位彻底公开相关财务信息,方便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并推行有奖举报,让“吃空饷”的人“无处藏身”;再次要严格检查,严肃处理。一旦发现“吃空饷”行为,无论是吃“空饷”者,还是相关领导或相关责任人,必须严肃处理,不可迁就。如果不加处理或处理时轻描淡写,“吃空饷”就会如“割韭菜”一般,层出不穷。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