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须重德

来源:岑溪市教育局 作者:蔡世新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3日 10:19 打印

  在读初中的时候,读过《水浒传》,最让我不理解的是宋江这个人。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为什么座头把交椅的是宋江?论相貌,他又黑又矮;论武艺,他三脚猫功夫,他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论文采,他比不上会写苏、黄、米、蔡四家字体的“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就算是按上一任“老大”晁盖的临终遗愿,也应该是替他报仇的卢俊义。按理说如何也论不到宋江,可梁山上的英雄好汉就是服他一个,虽然对他后来作出的招安政策心存不满,但也是言听计从,也没有弃他而去,依然跟着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甚至断臂出家、毒酒穿肠、马革裹尸也没有人对他心怀怨恨。

  事过多年,我终于明白,宋江之所以能坐第一把交椅,我想靠的就是他的影响力。在江湖上,只要提起及时雨宋公明,江湖豪杰就尽人皆知,让众上追随他出生入死,他在江州被问斩时,许多英雄就自发前去劫法场,直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因为他影响力吸引无数英雄好汉。

  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构成影响力的有二个因素,一是权力性影响力;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其中,非权力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它比权力影响要更为深刻、持久。非权力影响力概括起来就是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行为准则。

  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强调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我国一向强调“德、才”兼备,缺一不可,而且把“德”放在第一位。可以说,强调为官的道德修养,用非权力因素率众服人,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基础。笔者认为为政者的道德要有以下几点。
为政者重德,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有句成语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相传,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娶名门才女姣娘为妾。婚后,王安石由于忙于国事,经常不能回家。姣娘由于寂寞难耐,便与家中一仆人偷情。王安石知道后,自然生气,中秋之夜,王安石想借饮酒赏月之时婉言相劝姣娘,便趁着酒兴说:“独饮无趣。我吟诗一首你来作答如何?”“是,”姣娘答。王安石吟道: “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姣娘一听,知道自己的风流事让丈夫知道了,脸唰地红了。“扑通”跪在丈夫面前答到: “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整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见她诚心认错,非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还支持两人的“偷情”,赠仆人白银千两,让她与姣娘成了亲。事情传开后,人们对王安石的宽宏大量赞不绝口,“宰相肚里能撑船”成了千古美谈。

  这就是宰相的肚量,心胸宽阔,气魄非凡。倘若遇上一个肚量小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这对“奸夫淫妇”暴打一顿再说,然后将“淫妇”赶出家门,将“奸夫”治罪。而王安石宰相却一反常态,不但不破坏他们的好事,而且让他们美梦成真,这是一般人所无法做到的。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新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丑恶的东西还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判断和行为。如, 2011年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奇迹女孩”小伊伊——项玮伊获救,成为甬温高铁事故中最后一个获救者。面对几度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停止搜救”之后又从废虚救出了被埋20个小时之久的“小伊伊”,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只能用“这是个奇迹”来推逶、掩饰,而“奇迹“的背后,恰恰显现出了政府道德的缺失。

  动车事故发生后,竟然还得到了如此上级救援指示“第一挽救伤员,第二安抚现场,第三是尽快恢复通车。前二条无右非议,第三条确实令人难以置信,7月份,并不是客运的高锋期,除了铁路还有飞机、汽车、轮船,为什么铁道部门在急于通车,无非就是考虑铁路部门的局部经济利益问题,铁道部门显然缺乏对生命生命敬畏。
从甬温事件中可以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现状,归根到底就是对道德的探讨,对社会传统美德的价值观的探讨。
中国人强调了几千年的道德修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价值判断呢?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有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虽然重视道德修养,但总显得有些狭隘。如,《窦娥冤》里,窦娥临死前许下三个誓愿:血飞白裢、六月飞雪,楚州大旱。在上刑场时,她提出绕道走,为的是不让她婆婆看见伤心。对亲人她关心到了极点,但为了冤屈,竟然不惜许愿楚州大旱三年,以饿死几万、几十万人来震惊皇上为自己申冤。但多年来,人们对她的这种狭隘的心理采取了许多默许甚至赞赏态度。

  为政者重德,要乐于助人。

  助人为乐、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小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小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小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小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助人为乐本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崇高的社会风尚,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助人为乐却要付出成本,甚至是高昂的成本或代价,那么人们为何要去助人为乐?一段时间,老人倒地该不该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扶人者害怕自己遭讹诈,在面对他人遭遇生死的关头,也不敢再轻易出手相助,选择了冷漠。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信任。难怪有人感概,十三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很难扶起来了。 

  为政者重德,要淡泊名利。

  有一个故事,法磐禅师当年陪乾隆皇帝在金山禅寺的山头上观赏风光,乾隆看见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问法磐禅师:“江上有多少条船往来?”“只有二条船往来!”乾隆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有二条船呢?”法磐禅师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法磐禅师一语道破天机。至此,我不禁止想起司马迁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穷富贵,都免不了和名和利打交道。

  古诗人郑板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淡泊世俗名利。否则,贪得再多、捞得再足、地位再高,待到东窗事发时也只能是南柯一梦。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种贪欲。当今社会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

  人生有限,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其实,名利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没有看透名利的本质,借在为名利而争斗。我并提倡不要名利,但这名首先是勤政廉政之名,是创先争优之名;利首先是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然后才是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争名于朝,夺利于市”,

  为政者重德,要慎言慎行。

  报纸曾报道过,在电视剧《纪晓岚》中的扮演和珅的著名演员王刚,观后,有位领导在公开场合厚颜无耻说,和珅教会了我们怎样当官。行为心表,言为心声。这位领导说这样话,他无非就是想学和珅贪得无厌,阿谀奉承,这可以说是其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无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或普通公民要慎言、慎行。

  所谓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人们常说“言多语失”、 “祸从口出” 古人也说“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的箴言,所有这些都是告诉人们“言必适时,言必适性、言必适度”,说话要看场合、看时机、看对象,把握好分寸,否则宁肯不说。慎言,非拘谨,更不胆小怕事,而是少说多听,从他人之处学习他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让自己在具体实践中少些错误,少走弯路。有一个故事,孔夫子一个学生问他,“老师,我要去做官了,您说,我得注意什么?”孔子:“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少说话,少抱怨,做事多用脑子少后悔,你这官也就做稳当了。可见,慎言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慎行,就是行为谨慎检点。人们常说,一个人如果一生成功的话,其实就需要做两件事,一个是说了该的话,另一个是做了该做的事。慎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要事先考虑好“行”的结果、“行”的后果、“行”的影响。谨慎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他人的关注,所以,做事要自律,要谨慎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不注意这一点,结果酿成可悲的下场。如:江苏溧阳市卫生局长谢志强误把微博当QQ,在微博上与情人调情相约开房遭网友围观后被停职检查,应验了那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话。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