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用真诚诠释责任
用真诚诠释责任
——记鹿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曾文
曾文(左二)到鹿寨县企业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
现年46岁的曾文,相貌斯文、清秀,谈吐谦和、优雅,这样的形象让人很难把她与敢于碰硬、铁面办案的“铁娘子”联系在一起。但数据却可证明:自从2011年6月到鹿寨县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以来,她共组织参与和直接领导调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9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8人,查处乡科级干部17人,挽回经济损失560多万元。
曾文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纯属偶然。1985年12月,曾文高中毕业即进入了柳州市微电机总厂工作。1988年6月,柳州市监察局面向社会招干,出于对机关的好奇,曾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招干考试,还真考上了,从此走上了纪检监察道路。26年来,她从办事员做起,从科员到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主任,再到县纪委书记,一步步走来,她始终以对工作的真诚,认真履职;以对群众的真情,维护群众利益;以对信念的坚守,真抓实干。
对群众倾注真情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的职责就是维护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谈起群众工作,曾文总是饱含真情——
2011年8月份的某一天,鹿寨,暑气逼人,骄阳似火。在四排乡江南村的农户院落,几名村民围拢在刚到任不久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曾文身边,一五一十地反映该村干部从2008年起,在实施危房改造、水毁民房补助项目中,向村民索要“好处费”,不愿给的村民即便符合申报条件也会在村级审核时就被拦下。曾文认真听、耐心问、细致记,村民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打老虎的同时也不能放过苍蝇。”而对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分子更要从快从严查处。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正值村“两委”换届,如果不立即查处,腐败分子有可能再次当选,而一旦查处,则可能造成该村“两委”换届工作无人组织。“绝不能让有问题的干部再危害群众”。曾文权衡再三,向县委主要领导请示得到支持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四排乡江南村是鹿寨县偏远的山村,各村屯之间相距较远,分散零落,道路崎岖难行。曾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调查组一道顶着酷暑挨家挨户调查走访、取证,有的村民不在家,就在门口等;有的村民害怕打击报复,不愿接受调查,调查组就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最终调查组用时半个月走访了130多名群众,掌握了确凿证据,查清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委副主任三人以接待上级领导检查需要接待为名,向获得建房补助款的23户村民索要“好处费”共1.54万元。很快,这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这起“村官抱团腐败”案子成功查办,赢得了群众赞誉,也极大震慑了村官腐败分子。2011年6月以来,县纪委共受理涉农信访件55件,查处22件,责任追究村干部29人,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
真心对待群众,既要走入群众,更要维护群众利益。曾文不仅仅是一名纪检干部,更是一名党员,作为县四家班子的包案领导,一个月的带案下访让她感触良多。
“曾书记,我们退休职工认为企业改制资产处置不合理……” 2013年2月的一天,8名改制企业的退休职工来到县纪委,要找曾文反映问题。曾文热情接待了他们,用心聆听他们的诉求。在听完老工人们反映的部分退休职工认为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退休人员没有享受身份置换等问题后,她认真翻阅相关材料详细了解事情原委,从政策、法律、法规的角度耐心解答,三个小时的接访,最终让这8位老人心服口服地回去了。送走他们,曾文对纪委的干部说,国有企业曾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由于政策调整和形势变化,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特别是老职工的生活遇到了困难,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切实协调为他们解决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尽心尽力理顺好。
2013年3月的一天,春寒料峭、乍暖还寒。鹿寨镇大湖村5个面容憔悴的村民来到县纪委,反映包工头拖欠他们的工资。他们承接了鹿寨县城防洪堤工程,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干了10个月,工程完工后,湖南省娄底的包工头却拖欠他们的工资5.5万元。曾文了解事情原委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并亲自跟踪督办。一个月后,包工头将拖欠的工资全部结清,这5名群众专门到县纪委道谢。
群众有诉求找到曾文,无论多忙,她都抽时间接访,从不推辞。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重大疑难信访件,她下访约访群众,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处理。仅2013年,曾文共阅批信访件210件,接访群众57批89人次,约访下访群众25批33人次,协调处理疑难信访问题60件。
对腐败分子铁面无私
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与腐败分子进行殊死较量,也是进行情与法的信念斗争,需要冲破一张张“腐败网”,也要打破一张张“人情网”。然而,说情者,反而成为了曾文办案的助手,说服当事人配合调查----
2012年9月的某一天,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鹿寨县畜牧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罗某伙同局二层单位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韦某,以虚增养殖户数贪污国家养殖扶持资金。曾文对涉农违纪案件从不怠慢,立即组成调查组展开调查。
当事人的身份特殊,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刚一调查,便有人来说情。曾文对前来说情者一番教育后,说情者反而成为了曾文办案的助手,说服当事人尽快配合调查。最终,曾文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带领调查组深入细查,任何案件线索和涉案人员都不放过,案情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起来:2008年底,罗某和韦某瞄准上级出台养殖业补贴政策之机,在四排乡思民村汶水屯投资兴建了一个养殖场,以饲养肉鸡为主。2009年3月,县畜牧局组织实施柳州市发展养殖业项目,罗某作为分管项目建设的副局长,利用职务之便, 向10个亲戚朋友借来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伪造了10份与柳州某养殖公司签订的“公司+农户”养鸡合同,套取柳州市2009年发展养殖项目资金7万元。2013年9月,该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罗某和韦某犯贪污罪,分别判处罗某有期徒刑四年,判处韦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退回全部赃款。
对顽固分子真情感化
曾文说,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干部的主业,是与腐败分子的一场场激烈较量,面对的压力很大,也很艰难,如果没有一种坚持,没有一种担当,案子根本查办不下去。坚持和担当,是曾文多年来办案的经验和体会——
2005年3月,曾文时任柳州市纪委纪检监察一室主任,她在协助查办一起国有企业改制腐败案子,与当事人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谈话,笔录做好后,当事人却不肯在笔录上签字。查办进度进入焦灼状态。短暂的僵持后,很快几套政策攻心的方案马上形成。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曾文又一次与当事人面对面,展开了心理较量。她紧紧抓住当事人顽固复杂的心理与其反复谈心,从他的过去、他的婚姻,谈到他的家庭,当讲到当事人的前妻及两个儿子时,勾起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时,曾文对症下药,与他长谈人生的酸甜苦辣,讲到现在的美好生活,还有怎样做个好人,如果自己做错事了,犯法了怎么办,如何去面对等等,一句句肺腑之言,果然打动了这个顽固死顶的“浪子”之心,使其最终配合调查。
2008年11月,曾文以纪检监察一室主任的身份,受命到鹿寨县指导办案。当事人韦某系该县粮食局副局长。韦某利用职务之便,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以为他人调动工作提供“帮助”为由,先后14次收受他人送的“好处费”共3.55万元。2006年至2007年,韦某授意局二层机构的三家粮所借款共84万元,违规用于一私营大米加工企业作商业经营使用。调查组在掌握确凿的证据后,对韦某进行了“双规”。可在关键时刻,韦某对所犯罪的事实百般抵赖,全盘否定所有的证据材料,对之前所做的笔录不予确认。此前调查组人员在搜集大量的证据材料后,早已身心俱疲,希望尽快结案,没想到韦某却全盘推翻。曾文临危受命,与当事人正面接触,在经历三天三夜的政策攻心后,韦某终于承认了犯罪事实,配后后续调查。
直到今天,曾文回忆当年调查取证的艰辛过程,依然深有感触。她说,纪检工作,往往是前进一步与后退一步,其结果会截然不同。往前一步,可尽快查个水落石出,尽快结案,而不坚持,后退一步,则意味着全盘否定了前期的调查取证工作,很可能让腐败分子继续逍遥法外。
对家人亏欠愧疚
作为纪检战线上的一名干部,长期在外不能回家是常有的事。对于曾文来说,无愧于工作,无愧于组织,但最有愧的就是父母——
父母的家和她的小家均住柳州市,父母年老多病,丈夫工作繁忙。2011年6月,曾文虽未正式调任鹿寨,但已受命赴鹿指导一起重要案件的查办工作,当时正值女儿高考,连续多日没回家住过的曾文,在女儿高考期间没能陪伴,在女儿填报志愿时,也没能陪在孩子身边给予指导和参考。为此,女儿好长一段时间都冷落她。好在,女儿能如愿就读了所喜欢的大学和专业,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无法照顾父母,在父亲病重时未能陪护身边,却成了曾文最大的愧疚和遗憾。同年8月曾文正式调任鹿寨县后,一家三口分隔两地,只有在双休日才能团聚。如一旦遇到紧急的案子,双休日被占用是家常便饭,每一次团聚都变得十分奢侈。2014年4月,曾文78岁的老父亲年内第二次病重住院,由于工作繁忙,曾文没能陪在父亲的身边。“老爷子病很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做女儿的,没能陪护在老人身边照顾,很遗憾但也没有办法,好在唯一的弟弟能理解当姐的我,照顾老人方面,弟弟付出比我多得多。”谈到这里,曾文的神情显得有些落寞。在检察院岗位退休下来的父亲则给予女儿最好的理解和支持,每次曾文去医院看望他时,都被善解人意的老爷子催促离开:“你是国家的人、党的人、组织上的人,不能因照顾我而耽误了工作”。每每这时,曾文都含着泪回到鹿寨。
26年的纪检工作,26年的风雨兼程,曾文把一个女人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倾注到纪检监察事业上。“事业要真诚对待,家庭也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兼顾吧。我也深知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不敢丝毫懈怠,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努力向做党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的目标靠近。”曾文说。
曾文到村屯督查清洁乡村工作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