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店也有春天

来源:覃塘区作协 作者:韦以富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11:00 打印

  在小镇的街口,有两间店,一间是小吃店,卖米粉与快餐,另一间是大酒店,各种山珍海味、美酒佳酿,应有尽有。两间店,隔着一条公路,咫尺相望,对峙。
  

  

  小吃店是一间传统砖瓦结构的简易平房,只有十几平米大小。经营小吃店的,是当地一对朴实的农民夫妻。
  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小吃店所用食材全是自产的:大米是自家田里出产的,青菜是自个儿地里种的,鸡鸭是自家喂养大的,炒菜用的油也是地道的花生油,绝无一星半点“地沟油”的影子。价格也公道合理,五块钱一大碗米粉,十元钱一份快餐。
  在小吃店的门边,还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路边小店最随意,家常便饭更称心。
  尽管他们热情待客,诚信经营,又物美价廉,可一直以来,小吃店的生意却甚为清淡。每天,上门的顾客少得可怜。大多数时候,小吃店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为此,小夫妻俩常常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路边的小吃店,平平淡淡,毫不起眼,几乎让人忘记了它的存在。
  

  
  

  而公路的另一边呢,那间富丽堂皇、高高矗立的大酒店,似乎每时每刻以一种居高临下之势,在俯视、嘲笑着低矮简陋的小吃店。
  大酒店的生意一直都是红红火火,正如其门两侧那副烫金的对联:东南西北贵客源源至,春夏秋冬财源滚滚来。每天,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的,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或是政府的官员,或是企业的老板,总而言之,不是有权的,就是有钱的。一年到头,几乎天天贵客盈门,嘉宾如云!每逢盛大节日,或重大工程的庆典日子,酒店更是大摆筵席,常常爆满。而且,上的大都是五粮液,茅台酒,点的往往是名贵的特产,稀有的野味。
  据说,大酒店的老板是某政府领导的亲戚。每天,都看见酒店老板站在酒店大门,笑容可掬,迎来送往。大概是酒店的财源滚滚,把老板养肥的吧,酒店老板的肚皮,竟跟弥勒佛一般,滚圆滚圆的。
  

  
  

  这么多年来,小镇的街口,公路的两边,大酒店与小吃店就这样一高一低、一热一冷、一乐一忧地存在着。
  突然,有一天,这种气氛彻底改变了,彼此掉了个儿:从前涌往大酒店的那些人,现在纷纷转到小吃店里来,或吃米粉,或打快餐……顾客多了,生意好了,小吃店变得热闹了,小吃店的主人也笑逐颜开;而原来的大酒店呢,仿佛“失宠”的美人儿一般,一朝春尽红颜老,门前冷落车马稀,甚至有时一天下来,连个光顾的人影儿也没有。
  是什么让大酒店风光不再,又让小吃店时来运转?人们发现,小镇还是那个小镇,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在镇政府门前,多了一条醒目的标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想不到,小吃店也有春天!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