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区“四重四强”着力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三转”效能
近年来,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察局以“三转”为契机,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四重四强”,着力体系建设、职能强化、运作规范、保障有力,为扎实高效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重覆盖,强主业,着力纪检监察工作体系建设。延伸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触角,在各街道配齐纪检监察室主任、纪检委员,在各社区(村)配备纪检监察员,共配备街道纪检监察室主任7名、纪检委员7名,配备社区(村)纪检监察员57名,逐步建立健全起了区、街道、社区(村)三级三位一体的纪检监察工作体系和监督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纪检监察工作网络。由于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为了强化他们的主业意识,区纪委制定《街道纪工委工作职责》、《社区纪检委员工作职责》、《村纪检委员工作职责》,并以制度形式明确了基层纪检组织的十项主要职责。职责对如何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深化作风建设等作了具体的要求;对如何协助抓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如何参与民主评议、考核和党风廉政、行风效能建设,如何受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检举、控告及维护党员的合法权利等也进行了具体明确。
二是重履职,强责任,着力纪检监察组织职能强化。按照“三转”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强化街道纪检组织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2014年,对210多名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及党员开展换届纪律专题教育,建立村干部廉政谈话制度,明确规定每半年对村“两委”干部进行1次廉政谈话。上半年开展警示谈话提醒130余人次,印发《告村干部家人的一封信》、《家庭亲情助廉承诺书》等入户宣传资料3000多份,全力确保村“两委”换届期间风清气正。加强监察室对基层站所和非党干部的监督,在进一步提高街道监察室覆盖面的同时,注重规范监察室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站所和非党干部的监督。发挥街道纪检组织在村务、居务监督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完善村务、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村务、居务纪检委员的作用。
三是重制度,强机制,着力基层纪检监察运作规范。区纪委制定《关于加强街道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四个有”和“三个规范”,确保规范运行。“四个有”即要求年初有目标、季度有分析、半年有小结和年终有考核;“三个规范”即规范纪检信访举报工作程序、案件检查工作程序和案件审理工作程序。规范信访举报工作程序、信访案件处理制度、信访监督制度和信息线索查报制度,实行统一受理、统一登记、统一批办、专人负责、分类办理、及时反馈。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建立健全办案工作责任制,推行“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时间、定责任,一包到底”的办案责任制,同时将主办人负责的案件从线索受理到移送审理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提高案件成案率,确保案件质量。
四是重硬件,强配置,着力基层纪检监察保障有力。在街道纪检监察工作保障方面,各基层(街道)纪检监察组织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加强硬件建设,普遍做到“门前有牌子、办公有房子、工作有机子、档案有柜子、反映有箱子、记录有本子”。并较好地落实街道纪工委书记、专职纪检干部的专门办案补贴。区纪委制定《关于加强街道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街道专职纪检干部配备工作的指导思想、班子职数设置、人选结构要求、推荐考察程序,规范配备工作,保证了配备质量。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和人员的配备到位,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履行职责得到了有力保障。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