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中秋月饼散发腐败味道

来源:新华网 作者:钱开胜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5日 10:44 打印

  眼看中秋佳节就要到了,但是如何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依旧不能忽视。
  中秋佳节,亲友间送点月饼,坐在一起吃饼赏月,本是民族传统,无可厚非。但至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月饼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成了送礼载体。如下级送上级,小官送大官,企业送政府等等。笔者十年前就曾听说,某位政府领导过中秋,收到各类精美月饼120多盒,基本没开封,节后统统当做过期食品扔进垃圾桶。
    
  其实,奢侈浪费不在于月饼是否物尽其用,而在于所谓的豪华月饼、黄金月饼、天价月饼、贵族月饼,烟酒茶套装月饼……这些月饼动辄数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如某款黄金月饼,一套两枚50克售价达47600元。可以断言,这样的月饼,普通百姓是无法买的,就是有钱人,也不会随意买!据说,如今,因为中央三申五令,已经很少有单位给职工发放月饼了。而购买天价月饼者多是企业老板、房地产商,或者是机关部门的大小领导“因公”购走的。这些天价月饼,最后往往落到贪腐者手中,沾染上“腐败”的味道。不用多说,这些“天价月饼”本身有什么错呢?错就错在其中的阴暗味、媚俗味、官商味、腐败味!
   
  节前送礼,多冠以“沟通感情”名目,行“权钱交易”实质。不用说中秋佳节,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那些天价礼品就因时而生、销售火爆。其实,这不是社会繁荣、人们富裕的结果,而是一些地方贪腐泛滥的恶果!本来,礼尚往来,是几千年的“礼俗”,是一种社会人伦文化现象,可反观当今的天价礼品,与正常的人情关系相差甚远,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这种礼物交换,目的无外乎权力与私利的媾合,就是行贿受贿的一种模式罢了。大凡送珍贵大礼的,要么想买官,要么想得利。常言道,
  “官无商不富,商无官不发。”官商若要抱团取暖,送大礼是免不了的。难怪,就连国外的西门子公司,近年也受到这种习俗感染,开始大肆行贿国内的众多领域、众多官员了。
   
  官商勾结姑且不论,更可恶的是“公款送礼”。长期以来,节日甚至成为公款消费、公款送礼的温床。一些人尤其是那些一把手,以集体的名义或各种理由,慷公家之慨,搞个人感情投资,企图达到某种目的。由于形成习惯,由于屡见不怪,由于是大背景大趋势,收礼者往往笑纳下级“公贺”的财物,习以为常,理所当然。送者明目张胆,受者心安理得,以至于那些善“送礼”者,被视为能人,得以提拔重用。其实,小小的一盒月饼,谁又在乎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月饼盒里的红包和金银物什呢!于是,即使上面三令五申不许“公款送礼”,下边的人依旧我行我素。因为,送者和收者都不以为耻,不以为“腐败”,这种现象也就愈演愈烈。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到了,如何让月饼不沾上“腐败的异味”呢?笔者认为,首先,生产商和经销商要多一点社会良知。要舍去那种牟取暴利的心理;其次,公务人员尤其是官员要低得住诱惑。要摒弃浮夸风和奢侈风,做到洁身自好,不受诱惑;再次,法规禁令要落到实处。遏制节日“送大礼”,尤其是“公款送礼”之风,缺少的并不是法规禁令,而是行之有效的监督、举报和查处力度。只有对那些“嘴馋”者严厉惩处,毫不留情,才有震慑作用,才能真正减少“节日腐败”现象。比如,顺着那些天价月饼、黄金月饼的流向,用些心思,顺藤摸瓜,肯定能摸出一些腐败“大瓜”。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