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区:运用“科技+制度”手段,实现民生资金监管“三化”

来源:八步区纪委 作者:唐先秋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 15:29 打印

  本网八步讯 近年来,八步区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和专项检查中,发现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监管存在管理不规范、运行信息不透明、非法获取资金等漏洞。为堵塞漏洞,创新运用“科技+制度”手段,建立民生资金电子监管平台,全程跟踪民生资金的走向,实现民生资金运行社会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三位一体”管理平台,实现民生资金监管社会化
 

  民生资金监管平台是搭建互联网,会同软件公司安装的“八步区民生资金监管软件系统”,构建信息公开、业务管理、监管督办“三位一体管理平台”,设置信息查询、资金追踪、状态监测、预警纠错、网上督办等功能,构成民生资金电子监管系统的技术核心,筑牢网络监管三道防线,实现了民生资金政策在“阳光”下晾晒、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构建信息公开平台,提高群众知晓率。八步区民生资金监管平台不同于普通的电子监察系统,而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公开平台,目前,共将24个民生部门70多项多达13亿元的民生资金录入平台实施监管,受益群众60多万人次,完全实现民生资金网上阳光运行。该平台设计有工作动态、政策法规、资金管理、公告通知、发放名册、实名查询、投诉举报、信息反馈等8个版块。运行前,收集各涉农单位民生资金补贴政策、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方式、办理程序、主管实施部门、实施时间、投诉举报电话、办理时限、办理进展、资金流向、资金发放签领情况等数据,组建基础数据库在网上进行公开;运行中,群众只在互联网上输入“八步区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就可以登录平台,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再输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就可以了解自己应该享受的补贴类型和金额,如果发现自己该享受的补贴类型未享受有或享受补贴金额不对问题,还可以在线举报。通过信息公开平台,全面公开了民生资金补贴政策,增强了资金政策的透明度,提高了农民群众对资金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构建业务管理平台,提高资金发放率。采取计算机系统固化审批流程模式,涉农业务部门按照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将各类民生资金直接录入平台,平台就会全程反映各类民生资金文件下达、签收、发放流程,实现业务部门民生资金操作全程留痕,有效地解决之前资金发放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业务管理平台,自动甄别业务部门录入的数据,就可以对不按时发放、克扣、截留、滞留、挪用资金等情况进行自动预警,结合监管部门事先制定好的制度进行监管和督办,把监管的口子由运行后预防为主转变为运行前、运行中预防为主,平台运行以来,发现异常发放民生资金问题81例,纠正81例,涉及金额51.36万元,把资金管理的违纪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化解廉政风险。
  三是构建监管督办平台,提高群众参与率。通过区域综合监控图、部门资金运行状况图、资金运行状况图、资金发放统计表等四个综合性图表,对资金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涉农业务部门通过专用密码可以查看本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同时,针对拨付量大、项目多、易发问题频繁的资金提供一个方便的举报平台,为群众监督创造有力条件,群众可以直接向区、镇纪检监察机关反映末端发放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及时跟进监督落实,目前该平台共计接受群众访问查询36万人次,有效的提高了群众参与率。
  

  (二)建立三项机制,实现民生资金监管规范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平台运行的过程中,八步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形成一套“管理、防治、查纠”民生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规范化,为打造阳光监管民生资金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民生资金监管工作制度、民生资金拨付管理制度、民生资金监管绩效考评办法等系列监管制度,从民生资金项目监管范围、资金拨付管理、民生资金监管落实等方面上进行规范管理,做到资金补贴有实施细则、拨付管理按程序、资金兑现“一折(卡)通”专户管理、监管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形成了一套规范资金运行,内部监管、外部监督和责任追究为一体的资金监管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防治机制。前移监督关口,注重源头惩防,建立了责任落实、教育预防、信息研判、案件速查、反馈回应、民主评议等防治机制,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从源头上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规范顺畅。目前,全区有特邀基层纠风惠民联络员328人,覆盖全区16个乡镇(街道)和201个村(社区)。
  三是建立查纠机制。充分利用平台系统自动甄别和投诉举报功能,坚持日常监督、联合监督、明察暗访相结合,强化问题查纠。以民生资金监管系统投诉举报平台为手段,注重分析研究举报反映的涉农资金问题,通过转办、督办、直接查办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政策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12件,办结12件,其中立案查办7件,党政纪处分7人,挽回经济损失47万元;开展明察暗访158次,纠正和整改问题67个。该平台充分体现了科技手段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三)采取三项举措,实现民生资金监管常态化
  

  依托八步区民生资金监管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系统网络的信息化监管作用,采取运行监管、合力监管、纠错督办三举措,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全程实时动态监控,逐步实现民生资金科学监管常态化。
  一是运行监管。紧扣民生资金流向、流量、流速三个关键环节,及时全面将民生资金运行信息录入平台系统,干部群众只要登录平台系统,就能实时浏览各种民生资金的下达情况、资金在途中情况、资金已发放情况、资金滞留滞拨情况等动态信息;对于安排到个人(户)的补助资金,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就可以查询到补助类型、补助标准、受益对象的姓名、资金发放时间、发放形式、地址、补助金额等信息;对于安排到项目的资金,只要登录资金管理栏目,可查询到项目的建设名称、工程概算、施工单位、项目建设状态、已支付金额等信息,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全程实时监管,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是合力监管。为发挥合力监管的效应,按照权力职责范围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区、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行政村三级协调完善、通力配合、全面防控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全面统筹、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三级纪检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区纪检监察机关为领导、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主体、以行政村为基础、以群众参与监督为依托的监督网络体系,实现民生资金监管网络全覆盖。逐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民生资金监管领导体制和长效机制,杜绝和防止民生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是纠错督办。为及时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区委、区政府要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对资金总量、资金使用等变化的民生资金项目,及时提供更新的民生资金发放电子数据,通过群众举报、纠风监测、预警纠错等方式,甄别上传信息真假,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督促主管部门及时整改并实地核实,对发现涉嫌挪用、挤占、截留等危害公共资金安全问题的苗头时,及时重点监控,跟踪督察督办,及时化解影响资金安全的不利因素,促进资金业务主管部门的财务规范化管理。(作者为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