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坚守——记百色市西林县纪委信访室主任王春梅
六、坚守情义
“丈夫的病由于无法医治,医院不愿接收,最终只能带回家……每天忙完工作后,我都赶回家照顾病床上的丈夫,帮丈夫喂饭,帮丈夫翻身按摩,聊天安慰,成了我每天的乐趣。”
——摘自王春梅《我的人生本色》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王春梅的家庭和那些不幸的家庭一样,有着非同寻常的不幸。王春梅作为党员和纪检监察干部的一面使人敬佩,作为女儿、母亲、妻子,王春梅以情义支撑和守护家庭的一面同样令人感动。
王春梅和她的丈夫是同窗恋、同学情。1979年他们俩在古障乡中学读完初中、高中后,她的丈夫考上百色市民族师范,她则留在村里担任村妇女主任。3年后,她的丈夫分配到古障乡的一个村小当教师,她被招到者夯乡当计划生育助理员。她看上丈夫小学教师的才学和乡村篮球健将的声望,她的丈夫则钟情于她的善良和诚实。1985年春节前,两颗相爱的心通过乡村的婚礼结合在一起。那时,虽然两地分居,但他们婚后的生活却像西林乡村中酿制的“辣椒骨”,香甜火辣。一年后,他们的爱情连理枝上开花结果,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
王春梅本以为她的家庭生活会像别的家庭一样顺着幸福的轨道发展,但是命运却给她带来一连串的不幸。
2000年5月,读初一的儿子得了重病,王春梅的家庭生活罩上了阴云。作为母亲,她带着儿子求医寻药,工作忙时实在分不开身,她就让丈夫照料儿子。经过五年的奔波,五年的治疗,儿子的病渐渐好转,一家三口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006年,王春梅调到西林县纪委工作。第二年,她的丈夫也调到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夫妻俩终于结束了牛郎织女的日子,家庭生活充满了阳光。
但是,王春梅万万没有想到,好事降临了,不幸又接踵而至。
2007年3月的一天晚上,丈夫告诉王春梅,他在黑板上板书时,粉笔不由自主地从手指间滑落。王春梅听后,抓着丈夫的手掐了掐,感觉丈夫的手指松软无力。她的心头掠过一丝惊惧,叮嘱丈夫去医院看看,及时医治。
然而,丈夫的病情却朝着王春梅心愿的相反方向发展。先是两手软弱无力,慢慢地又向两脚延伸,严重时走路摇摇晃晃,头重脚轻。医院确诊竟是: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
医院的确诊犹如晴天霹雳,王春梅知道丈夫得这种病症的严重后果。她在痛苦的命运激流中,没有选择放弃,她紧紧地握着病床上丈夫的手,坚定地说:“不要紧,再难我都要好好照顾你!”
王春梅的真情护理,虽然给丈夫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但她丈夫病情依然没有好转。2009年8月,王春梅带着丈夫到贵州省的一家大医院,医生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口气:“你们回去吧,他这种病目前无法根治,顶多还能活5年了。”
王春梅不甘心坐以待毙。不,她不能失去丈夫。回到县城后,王春梅找西医、中医,抓药,熬药。
一位老土医被王春梅的真情打动了,他告诉王春梅一个治此病的“土方”,叫她试一试。王春梅按照老土医的“土方”,四处奔波,找来中草药,每天又是洗又是熏的,不辞劳苦,不厌其烦。但只要能给丈夫治病,能给丈夫缓解病痛,王春梅都感到高兴。
事与愿违的是,丈夫的病情不断恶化。到了2010年,丈夫的四肢开始慢慢地萎缩,逐渐硬化,全身瘫痪,躺在病床上不能自理。但是,王春梅一直没有给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讲丈夫的病情,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只知道她的丈夫有病,但不知道她丈夫已经病重。她独自承担了丈夫的全部护理工作。她四处打听能治这种病的医院,一有消息,她就和儿子一起带着丈夫去住院就医。这些年来,王春梅不远千里,不辞辛劳,带着病中的丈夫,到百色、南宁、贵州、云南等地寻医就诊。令王春梅内疚的是,因为实在离不开工作岗位,每一次去外地就医,她只能送丈夫到当地医院,办理完住院就医手续就赶回单位上班,让儿子陪着丈夫住院治疗。
忠孝难两全,公私也难兼顾。这是王春梅不得已的事。
2010年6月的一天早上,王春梅要到古障乡核实群众反映的计生乱收费信访件。出门前她给丈夫喂了早餐,还扶着丈夫上了一次厕所,还打电话交代一位亲戚中午送饭给丈夫。
下午3点多,一直牵挂丈夫的王春梅回到县城就径直赶回家。当她打开家门走进卧室时,在床铺上却没看到丈夫的身影,只隐约听到卫生间里传来“唉哟”、“唉哟”的痛苦呻吟声。她循声冲到卫生间,看见丈夫躺倒在卫生间里,口吐白沫。她心里如针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原来丈夫吃完中午饭不久,挣扎着上卫生间,由于体力不支摔倒了……王春梅边哭边把丈夫抱到床上,帮他洗净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看着丈夫在床上痛苦呻吟,王春梅抱着丈夫,哭着说:“都怪我工作太忙,一时不能好好照顾你。只要我能脱得开身,我都会守在你身边……”
从此,王春梅更加悉心照顾丈夫。每天早上,王春梅给丈夫刷牙,洗脸,穿好衣服,喂完早餐,才去上班。每天忙完工作,她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给丈夫煮好他想吃的饭菜,帮他翻身子,和他聊天,减轻丈夫病痛的折磨。当得知按摩对丈夫的病情有好处时,王春梅便订阅了《中国按摩推拿》杂志,按照书上介绍的按摩手法帮丈夫按摩,以此来缓解丈夫的病痛。
2010年3月,王春梅的父亲又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住院动手术治疗。因为王春梅正在护理病重的丈夫,她另外五个弟妹就不要她轮流值班守护父亲。但王春梅还是坚持每天晚上护理好丈夫后,到医院守护父亲,直至凌晨,她才回到自己的家守护丈夫。她每天都是这样超负荷地工作着和生活着,日复一日,从无怨言。
一边是对父亲的孝道,一边是夫妻的情义,王春梅都尽心尽孝,尽情尽义。一天晚上,王春梅正在给丈夫熏中草药,丈夫望着整日奔波劳累、日益消瘦的妻子,热泪盈眶,语出哽咽:“春梅,你命苦了,这辈子跟着我受苦了,可怜多了……”王春梅说:“我苦点不要紧,只要你慢慢治好病,养好身体,再苦累我都心甘情愿。”说着说着,夫妻俩相拥而泣……
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是牺牲,是奉献。在丈夫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王春梅像一片温馨的绿荫,垂落在丈夫的身旁,为他遮挡阳光,为他送来清新的风。
一次,家婆从乡下到县城来看重病中的儿子,儿子对他的母亲说:“要是没有春梅,我早就见不到你了!”家婆想到春梅对她儿子的这份情义、这份执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近似残酷的生活压力面前,王春梅告诉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倒下,这个家不能没有自己。王春梅靠着这样一种精神的支持,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尽管千般不愿,万分不舍,2011年8月4日晚上,王春梅的丈夫还是离她而去。丈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声地渗出了两滴眼泪。王春梅从心里感觉到,这两滴眼泪,浓缩着丈夫对她的不尽感激、愧疚和怜悯……
丈夫出殡的那一天,王春梅向天呼号,泪如泉涌,将她的爱和痛,她的磨难和哀伤,诉之于天地人神!听见的人,无不掩面长叹息……
王春梅是坚强的。一次又一次的沉痛打击,没有动摇王春梅一生的信念,一生的坚守。她说:“在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下,我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仍以顽强的意志、激昂的工作热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按照西林的民俗,丈夫出殡后,王春梅要在家守丧7天,但三天后,她就坐在办公室里接待群众来访……
公为大,私为小。群众事大,自己事小。王春梅一直如此坚守。
坚守是一种本色,一种意志,一种境界!她的坚守,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点赞。
2004年王春梅先后被评为市、县级“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7年被评为县级“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1年她荣立个人三等功。
在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王春梅成了学习榜样。
2014年3月14日,中共西林县纪委发出《关于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掀起学习王春梅同志先进事迹高潮的通知》。
2014年3月20日中共西林县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忠诚卫士——王春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4年3月18日,中共百色市纪委发出《关于向王春梅同志学习的决定》。
2014年6月30日,王春梅被评为西林县优秀共产党员。
王春梅,成了西林县和百色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也成为广西纪检察干部的好榜样、好典型。
“困境之中见精神。”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精神,在王春梅的身上充分展现。在纪检监察工作聚焦主业,加快“三转”的今天,如何履行好监督责任任重道远。王春梅在困境中坚守、在工作中担当的精神,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标杆……
上一页 |
第 [1] [2] [3] [4] [5] [6] 页 |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