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被“断崖式”降级拍手叫好

来源:巴马县纪委 作者:廖斌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7日 10:36 打印

        中央纪委16日上午连发处理三名省委常委的情况通报,虽然均被开除党籍,但公职处分“待遇”各有不同。其中,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被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则连降7级,降为科员。这种“断崖式”降级, 引发网民围观,令人拍手称快。
        一直以来,公众只见官员快速晋升,甚至还有边腐边升,却鲜见“断崖式”降级。如此巨大“落差”,不用说官员本人可能难适应,连旁观者都颇有些意外。显然,这种“断崖式”降级的处分方式不同于之前常见的“双开”或移送司法机关,都保留了最基本的公务员身份,甚至还有副处级这种级别并不低的待遇水平,颇有一番“刀下留人”的味道。
        如此“刀工”,道理几何?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类。从处分轻重程度看,“降级”仅位于“中游水平”,无论降了多少级都相差无几。而再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张某与赵某所受的“开除党籍”处分,则均是“顶格”一级。尽管分属两套不同的制度,但一个“中游”、一个“顶格”,明显不处于同一刻度,恐怕难以不让人去揣摩其中的玄机。
       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反腐重拳,总能给人一种秋风扫落叶之印象,不管刮向了谁,常常都是连根拔起。而如今不走寻常路的“断崖式”降级出现,不但让某些人继续享受人民给予的俸禄待遇,更难消除公众心中的疑虑,以致于有网友质疑是否“反腐道路上出现了转折”。
        当然,诸多质疑本意并非要对某些官员“赶尽杀绝”,只不过在某种变化下,人们的关注方向自然随之改变。当以往出现“一棍子打死”时,公众拍手称快的热度通常远大于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因为在人们心中,腐败分子理应罪不容赦,管他有多大的错误,只要“打死”了就好。但当出现“一棍子打半死”时,真相的地位也就瞬间抬高。而支撑这种真相的,唯有反腐路上的规范与透明。它虽然曾被一片叫好声淹没而被忽视,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
        至于被降级官员能否当好“科员”等之类且不说,但笔者认为,中央“秒杀伏虎”,让贪腐官员真正体会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可见目前中央反腐力度之大,效率之快,抓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过去只听说过坐直升飞机直升的,没听说过坐电梯直降的,这回算是见着了。但他们违纪却没有违法,被降职到当地工作生活,要顶着巨大的压力,承受人们随时猛戳脊梁骨,却是在宣判了对违纪者的舆论无期徒刑。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各级纪委、巡视组的秒杀下,希望各级官员都能够警钟长鸣,拒绝腐败。
       无论如何,此番中纪委对二人的降职充分反映了我国反腐决心的坚定,过去只升不降的当官模式已经转变,更重要的对这样的官员有警示作用,只有将更多的权力至于制度的牢笼之中,贪腐才会得以改观。这些官员更多会受到舆论和人民的谴责,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这样我们的反腐工作才会做的更好。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