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四色督办”化难题解民忧

来源:昭平县委宣传部 作者:刘 飞 潘秋平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4日 08:22 打印

       本网昭平讯   绿色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北面乡镇解决烤房建设问题,力争不影响烟叶按时烘烤;
       蓝色问题:对基层民警关心不足,激励基层民警的机制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没有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黄色问题:帮助农村实现电网改造,解决电压低、电压不稳定的问题;
       红色问题:群众普遍反映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价格高,新农合在门诊每人每天每次不超过30元报销的规定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
       面对一个个实打实的问题,有人不禁要问,这些问题为何被分成“绿、蓝、黄、红”四色,问题又是从何而来?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昭平县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联系乡镇、村屯和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共征求意见建议2434条,归纳整理出需县级层面解决的民生问题28项,涉及产业、交通、电力、教育等领域,是一份群众出题的民生试卷。
       百姓“下单”出题,干部“接单”解题。为破解“活动成了走过场”,确保能改的立即改、一时不能改的逐步改,昭平县“分类下药”解难题。把收集上来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把问题分为“绿、蓝、黄、红”四种类型,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
      简单易办是“绿色”,立即办、立即改,在两周内即时办结;不太复杂的、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是“蓝色”,在两个月内限时办结;情况比较复杂但可以解决的是“黄色”,挂牌督办、统筹处理,在两年内解决;情况极为复杂的是“红色”,应及时上报上级对口部门、落实专人跟踪处理,并要做好向群众解释说明和及时反馈等工作。
       五月的雨水像人的心情一样,糟糕透顶。眼看着田里的烟叶长势喜人、渐入采摘期,昭平县樟木林乡、凤凰乡一带的烟农却焦躁不安,受雨水天气影响,烤烟房建设进度很不理想。问题被掌握后,立即归入“绿色”督办项目,该县要求牵头单位县烟叶办务必在烟叶采摘高峰期前完结,限时督办,优先督办。该县烟办迅速人员到各烤房点现场检查,与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制定建设工期倒排时间表,烤烟房终于在烤烟烘烤高峰期前完成建设,“绿色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烟农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
       基层工作很辛苦,很多基层民警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在了最艰苦的地方。但因激励机制还不尽完善,一些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基层民警队伍活力不足,问题被归入“蓝色”。
    昭平县公安局在全县迅速掀起一股民警关爱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民警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教育。在任用干部上,大胆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双向选聘、末位调整、分离培训等工作,让民警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分流培训、待岗等措施,通过实施这些制度,真正建立起公安队伍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黄色”、“红色”问题较为复杂,解决周期相对较长,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解决的过程。
       农民花最少的钱看好病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但解决起来并不能一蹴而就,“红色”问题虽然没有设定一个解决时限,但并不能表示它可以弱化,反而这些问题是一记警钟,需要动真格花大力气去解决。面对群众普遍反映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价格高,新农合在门诊每人每天每次不超过30元报销的规定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等问题,全县上下尤为关注,查摆出问题就要立行立改,先后出台了《昭平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控制管理实施方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技术方案》,实行“0元”门诊补偿新模式,年内家庭门诊统筹有结余的,每次门诊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基金支付,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不设置次均费用控制限额,诊疗必须符合规范,因病施治,真正做到“高效、廉洁、惠民、利民”。
       事情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四色督办”问题中来,昭平县把“绿、蓝、黄、红”四种类型,采取“上报纸、上橱窗、上会议、上网络、上电视、上手机”等“六上”方式,面向全县干部群众公示,征求意见,促进问题更好更快的解决。
       昭平县依据分类,对症下药,落实各类扶助资金2500多万元,先解“绿问题”,再碰“蓝问题”。然后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重解决“黄、红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部门和单位分别对口联系12个乡镇、152个村,共下派干部7200多人次,举办各种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650多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65起,为民办好事实事1520件。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