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五个覆盖”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本网横县讯 在开展“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中,横县坚持“五个覆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丰富宣传载体,教育引导全覆盖。通过板报、宣传手册、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报道垃圾分类意义、方法和步骤。邀请专家和组织宣讲团对环卫工作人员、中小学校骨干教师、经营业主和居民(村民)代表等进行培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召开党员干部会议、社区居民座谈会广泛宣传,营造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舆论氛围。
推广“三级四类”,垃圾分类全覆盖。大力推广校椅镇石井村垃圾“三级四类、三统一”分类法,2014年,全县将建设24个农村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目前,横县垃圾在村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处理工作在村屯覆盖率已达80%。
建立乡镇环卫站,环卫设施全覆盖。全县17个乡镇成立环卫站,落实环卫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实行挂牌管理,进一步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各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建立村屯环卫队,保洁力量全覆盖。横县不断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和管理,按照每3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进行配备,目前全县共有保洁员3600多名。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村屯保洁员专项补助经费,2014年从县级财政中划拨1300万元用于补助村屯保洁员经费。举办环卫管理业务培训班,重点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进行培训,为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进一步夯实基础。
完善投入机制,资金保障全覆盖。采取“财政筹措一点、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一点、受益农民出资一点、企业和社会捐助一点、各级工作组帮扶一点、通过政策制度改革筹集一点”等“五个一点”办法,不断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屯按照每人每月1—2元收取保洁费,成立村屯清洁基金,专项用于村中的卫生保洁。运用市场运作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资本投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参与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的处理市场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通过“万名干部回乡行”活动,发动在外企业家、领导干部、务工人员等回到家乡,为美丽家园的建立出钱出力。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