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的关键要运用好成果,抓好问题整改

来源:新华网 作者:钱开胜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09:41 打印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消息,到6月18日,中央第二轮巡视整改情况公布,一批大案要案被查处。吉林、山西、安徽、湖南、广东、云南等6省和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新华社、三峡集团等4个单位全部交出了整改“成绩单”。

  据悉,这次各被巡视地区和单位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有关案件线索,逐项核查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大相关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如广东今年查处厅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38人,安徽省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案件82件,吉林省已对4名厅级干部正式立案调查,国土资源部则对5名正局级干部、1名副局级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湖南省已对15名地厅级干部立案调查,云南省一季度对厅级干部立案8件,同比增加7件,县处级干部51件,同比增长88.9%。专家分析,过去有的地方和单位出于种种因素,不敢查处案件。而这次在巡视组的作用下,这些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巡视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通过创新巡视方式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督促各地各部门党委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从而进一步赢得群众对巡视工作及其效果的认同。

  众所周知,是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存在“四风”是中央巡视组的巡视重点。在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中,被巡视单位针对巡视组指出的有关干部违规拥有多套住房、有“索拿卡要、收受‘红包’”等问题,各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均及时拿出了解决方案。另外,10个巡视组全部查出用人问题,特别是“裸官”、干部超编超配等成为整顿重点。如广东曾因“裸官”问题被巡视组“点名”。为此,广东迅速对全省“裸官”进行摸查和治理,对866名干部作出了岗位调整处理。而湖南省已查办和督办违规进人案件18起,追究责任人员126名。这些动作迅速在各类媒体上得到广泛关注。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何韬认为,中央巡视组的成效如何?重点要抓好巡视成果运用这个关键。发现问题是震慑,整改落实是关键。为确保整改取得实效,中央采取了包括向社会公开整改情况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创新举措,要求被巡视党组织对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抓紧落实改进,两三个月内要初见成效,让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除了点名道姓的通报曝光,根本还在于被巡视者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围绕巡视组反馈的突出问题,一条一条制定改进措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深入推进,要针对一些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建章立制,形成综合效应。

  群众对中央巡视组寄予厚望,谓之为“钦差大人”,在于巡视组能够不受任何因素制约,能够敢于动“老虎”,能够真正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触动一些地方不敢不愿暴露的诟病。所以,如何把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反馈的意见真正整改落实到位,极为关键。而被巡视的单位应该要有勇气和决心解决问题,改正错误,防止问题回潮和反弹,要对那些整改落实不力,对那些依然我行我素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必须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严格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巡视的效果和震慑力,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厚望。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