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依靠科技手段打造维护群众利益的“火眼金睛”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注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的惠民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各种各样的惠民补贴越来越多。如何监督惠民资金发放到位、惠及百姓,成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合浦县纪委监察局在监督检查惠民资金发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制约监督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 “四多四少”。“四多”:一是涉及对象多。全县人口105.79万,其中农业人口85.16万,惠民资金涉及大多数的农业人口。二是涉及的单位多。全县共有15个乡镇、273个村(社区)、 200多个乡镇站所和17个县直涉农单位涉及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涉及的政策多。全县17个涉农单位涉及的惠民政策共53项。四是涉及的资金多。据统计,全县2010年到2013年年均发放惠民资金超过1亿元。“四少”:一是监督人手少。相对而言,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人手较少,尤其是专门负责监督惠民政策落实的党风政风监督室(挂县纠风办牌子)编制只有2人,很难做到监督检查的全覆盖。二是集中检查次数少。每年开展全县性的惠民资金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有两三次,每次检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时间短、任务重,检查中很难发现问题。而且,这种检查要从全县抽调人员,不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三是专业人才少。惠民资金发放的有关情况常常需要熟悉财会的人员仔细对账,而合浦县纪检监察干部中熟悉财会知识的人员不多,一般优先安排查办案件。专项检查只能抽调其他单位的财会人员。四是检查方法少。常规的检查方式就是走访群众、实地查看台账资料,但由于检查的点多面广、台账多,这种方式效率不高。以上存在问题,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很难形成监督的震慑力。
为了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0年上半年,合浦县纪委监察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强农惠农政策两公开两备案制度(下称“两公开两备案”制度),要求全县17个县直涉农单位、15个乡镇及其所辖的273个村(居)委会、 200多个基层站所将落实惠农政策和每个月发放惠民补贴的情况,除了要在传统的公开栏张榜公开外,还要通过合浦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社会和专门机关监督。同时,要将相关资料和数据按照规范统一的模式录入电脑,备份电子文档,属乡镇管辖的站所、村(居)委要报所在乡镇纪委和县纪委备案,涉农单位报所在单位纪委(纪检组)和县纪委备案。此举对各乡镇和涉农单位接受专门机关监督作出了硬规定,对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一个有效的震慑,促使他们正确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两公开两备案”制度的推行,使纪检监察机关足不出户也能开展监督检查,从而提高了监督的针对性,增强了威慑力。
“两公开两备案”制度,解决了惠民政策资料和惠民资金发放数据公开、报专门机关备案接受监督、形成监督威慑力等问题。但因为备案数据库中的数据非常庞大,每个月各涉农单位报备的数据信息就有6万多条,县纪委监察局党风政风监督室的干部查看、比对、筛查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且发现问题的难度大。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庞大的备案数据库数据加以快速准确地处理,及时提示数据中存在的疑点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介入并及时查处惠民政策落实过程的违纪行为,确保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实到位,成为合浦县纪委监察局着力解决的又一课题。2012年上半年,合浦县纪委监察局自主成功研发了惠民资金数据比对和筛查软件,专门对“两公开两备案”数据库数据进行处理,既可以筛查、比对惠民资金发放情况,也可以通过导入公安户籍管理系统的户籍信息比对惠民资金发放对象的身份信息,可以排查出重复领取、领取人身份信息异常、年龄异常、领取金额异常、村官及近亲属违规领取、两个项目或多个项目互斥等6类线索。该软件投入试行以来,导入了全县13个涉农单位从2010-2013年发放的23项4.28亿元资金的数据,初步筛查发现疑点问题9.19万个,涉嫌有问题的资金6230万元。合浦县纪委监察局随后统一安排核查。2012年,全县通过筛查软件共核实查处了虚报冒领、骗取五保及低保资金案件14件;2013年共查处虚报冒领、骗取贪污五保、低保资金案件43件,占全年全部查办案件的51.2%。目前,该套“筛查软件”的威力正不断地显现。
合浦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了“两公开两备案”制度,并自主研发筛查软件,依靠科技手段,强化监督,努力打造维护群众利益的“火眼金睛”,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有效解决了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了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惠及百姓。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