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贵在“求真”
征求群众意见,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要找到、找准、找实问题,根本在于扑下身子“真求”。
“真”是相对于假和伪而言。“真”的境界,则是升腾于表面之上的超脱精神、严格要求和远大理想,其标准之高、眼界之远,需要有担当、有情怀,善于多角度审视问题,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源于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源于后天的积累和涵养。就征求群众意见而言,“真”的要义有三:
“问”要真心。群众有没有意见,有什么意见,关键靠我们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中,带着真感情,与群众真心沟通和交流,获取民意、掌握民心。在这里,“问”就是一种沟通、一种交流,是衡量领导干部与群众近不近、合不合拍的尺子。同样一个问题,真心问,就能循序渐进,问个清楚明白;若是高高在上,或为应付,或为“作秀”,不仅问不出真东西,还会把群众“问”得一头雾水。在我们身边类似于“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克服“不懂得”“不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问题;带着真心走进群众,问到点子上,问到群众的心坎里。
“听”要真切。 “听”是领导干部征求群众意见的重要途径,会听群众意见,能听懂群众意见,是领导干部的一种能力和修养。这种能力越强,与群众的关系就会越密切;这种修养越好,与群众的感情就会越亲。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领导干部“听”得就不怎么样,有的是你讲你的话、我想我的事,“听”不出名堂;有的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听”不到真东西。这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必须坚决纠正。经验表明,大凡听到群众的真心话,都是情发于内心,这种“听”,言者敢倾吐,语者愿倾谈,诉者能倾心,就能听懂真声、听到真情。
“求”要真诚。真诚是“求”得群众意见的本。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都极言真诚之重要。但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同志在征求群众意见时显得少“真”不“诚”:有的不与群众见面,用“上网”代替“上门”;有的为了完成任务,用“公文旅行”“函来函往”代替面对面访谈;还有为了拼人数,用“集体谈”代替“个别听”。在这里,真诚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在征求群众意见阶段,“求”是关键,只有带着真诚的心向群众请教,才能“求”取真经。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