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入微处改“三风”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挑起担子,问政于民,为老百姓解决难题,取得很好的成效。酒风、文风、会风“三风”也明显的转变,但是,还需要从入微处进行整改,真正的刹住歪风,扬起正气。
一要从入微处改“酒风”。中国向来崇尚无酒不成席这句话,因此把造酒的杜康奉为酒神,从文化角度来说,酒文化确实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纵观古代,“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也只是豪饮,没有见过“斗酒”的记载。古代“斗酒”的“斗”是量词,但现代人往往喜欢把“斗酒”的斗看成动词。所以改酒风,入微的地方,就是避免“斗”。凡事适而可止,酒精虽不是毒,饮过量了比毒还毒。比起现代人来,古人喝酒更有文化,喝酒行酒令,都是吟诗作对的。一场酒令下来,那怕是诗仙诗圣,也往往有词穷的时候,词尽了酒刚合适,醉酒而不过量。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贯彻中央的禁令,中午坚决不饮酒,饮酒时尽量提升文化,从入微着手,切实改变过去“大醉又如何”的歪风邪气,做到和谐饮酒,文明饮酒,文化饮酒,酒过三巡不强勉,个人肚量要尊重。
二是要从入微处改“文风”。清朝的八股文冗长,像懒婆娘的臭脚布又臭又长,因此五四运动提倡了白话文。然而白话文用多了,现在的人们也容易犯冗长的毛病。经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山会海确实得到刹制了,但是文风还需要进一步简化、精化、细化。文风虽然改短了一点,但是套话、空话、不切实际的话甚至奉承的话,都还在文章里。具体的表现如新闻成了吹捧领导的文章,讲话稿成了领导要掌声的文章,这些微小处还不少。从入微改文风,要让开会的讲话稿有操作性,要让报道的文章有群众性,要让提交的报告有见解和建议,让老百姓读得懂,读的明白。
三要从入微处改“会风”。 经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风是明显的改善了,迟到早退的都没有,还整合几个会开成一个会,这都是好的现象。现在许多会场的四周都安装了摄影头,会上打瞌睡和玩手机的现象也少了。但正是因为有摄影头,说明我们党员干部的自律性还缺少那么一点点。因此,从细微处改“会风”还是有必要。比如,开会的矿泉水,没有喝完的,很少人带走,造成浪费。开会过后收拾会场,还发现有纸巾。这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真正的践行党的“八项规定”,将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必须从“会风”的入微处继续加强改善和改良。
总的来说,从入微处改善“三风”,也是加强自身反腐倡廉修养的一部分,酒不乱性乃英雄,酒不伤身真英雄,开会有纪律达实效,文风简洁大众化,方为细微处见真情有成果。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