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董事长宋林落马案有三问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4月17日新华社电)
这个消息大快人心鼓舞民心,这是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码的切实行动。从王文志第二次“微博爆料”到启动立案,不超过48小时,中纪委反应非常神速。4月15日下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实名举报宋林包养情妇,并涉嫌贪腐。4月16日,宋林在华润集团官网发布声明称,举报内容纯属捏造和恶意中伤。但不到一天宋即被中纪委宣布调查。
这是继罗昌平举报刘铁男后、由知名媒体记者实名举报高官的网络举报第二个成功案例。两名记者敢拿个人人身安危做赌注,通过微博爆料,实名举报高官,斗智斗勇的精神着实令世人敬佩。欢欣鼓舞之余,再来梳理这个案例,其实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追问,相关部门应该好好反思:
一问:宋林此次被举报已是第二次,距离第一次举报相隔近一年,阻力到底来自何方?据说去年王文志举报宋林后,高层领导即已批示严查,“但据说遇到阻力,被‘顶’了近一年”。华润集团是红色央企,董事长一职权高位重,能量非同小可。要举报宋林,其实是王文志经过一番审慎思考后采取的一种“勇敢一回”的个人行动。细细梳理诸多媒体对此案的报道,不难看出,王文志这种行为实属不易、精神难为可贵:“中央反腐的决心给了我勇气。”“我只是尽了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受新华社培养多年”的调查记者,没有对被举报人违纪违法详尽证据的充分掌握能力,称不上调查记者;没有中央反腐决心的鼓舞,绝对不敢冒险实名举报。由此,公众不禁要追问:去年第一次举报,被“顶”了一年,这个阻力到底来自何方?相关部门理应给个说法,否则,留给世人诸多遐想和猜测,本身就是不负责任。
二问:有关官方态度前后有别到底为哪般?从媒体报道来看,在对待宋林被举报一案的态度上,有关官方的表现值得世人玩味。宋林被爆料后,华润集团官网紧急发布宋林的个人声明,称“举报内容纯属捏造和恶意中伤”。而获知宋林被调查的消息后,华润集团又声称“将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华润集团官网前后两次发声,态度判若两人,原因是有的:前者,系宋林个人行为,假集团官网“喉舌”之“公”,济其个人“嘴硬”为其罪行开脱之“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宋林被调查后,华润集团官网马上发公告称,“中纪委公布公司董事长宋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本公司将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并努力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展。”作为500强的红色央企,华润集团这种态度善变的作态,着实令人唏嘘。
在个人权力无限膨胀的语境下,官方网站等代表官方喉舌的媒体沦为娼妇绝非个例,前阵子有些贪官被爆料贪腐后,其所在的部门立马出面辟谣,对于这种领导被爆料贪腐部门即出面澄清的轻率表现,估计公众还没忘记。没错,绝对权力滋生绝对腐败,包括一切可以利用的公共资源,比如,官方媒体。
三问:宋林腐败案件相关部门责任影子在哪里?宋林被调查,祸起一起百亿收购。这笔令人费解的收购,存在渎职,致使数十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据爆料称,被收购企业——金业集团诸多煤矿证件已过期,却在收购时顺利过关。如此重大的违规收购事件,相关部门难辞其责。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宋林被举报期间,国资委还为其执掌的华润集团颁奖授予业绩优秀奖。看来,国企高管腐败案件频发,再次暴露了体制性问题。除了追究涉案人员,不应忽略了追究相关部门责任的问题。否则,“前腐后继”等体制性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
反腐需要勇气,改革更需清障。数年前有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国有资产重组的过程,就是瓜分国有资产的过程。”今天,再看宋林执掌下的华润集团收购企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事,心情沉重的或许不止你我。令国人欣慰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开启,对国企高管的密集反腐,助力改革。新任国资委主任张毅去年9月份履职以来,就多次强调国资系统纪律问题和领导人员廉政的重要性。今天,“嘴硬”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由“求调查”到迅速被查,中央反腐的决心和行动再次赢得了民心。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