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胜:热心牵线做成爱心大蛋糕
“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神,磐石般压得我一直喘不过气来……”这么多年来,他不停地奔走着,为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学生。
他叫黄学胜,现任东兰县公安局纪检监督室主任。曾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东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被授予河池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
4年前的一天中午,黄学胜前往距县城70多公里的三石镇弄美村走访,在交鲁屯,一个放羊归来的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上前询问得知,男孩姓罗,小学刚毕业,当别的同学纷纷前往当地一所中学报到就读时,他却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与羊为伍。在与男孩的交谈中,男孩那极不甘心又无奈的语气以及渴望上学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本来就已资助了一名学生的他当即决定:要帮帮这个孩子,直至初中毕业。
自己能力毕竟有限,其他民警也都有了帮扶对象,而贫困学生在弄美村及至全县还有不少,怎么办?2009年的那一场旱灾,促成了黄学胜将爱心蛋糕做大。
2009年,东兰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旱灾,黄学胜组织民警用消防车将饮用水送往弄美村,暂解群众饮水难题。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及公安内网,将当地警民联手战旱魔的感人事迹公之于众。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的广大民警被深深感动了,他们主动联系河池市和东兰县警方,表示愿意献出爱心,为弄美村群众解决饮水难题。黄学胜深入山弄实地调查,规划水柜布局。最后,南通民警捐来了23.17万元善款,建成弄美大石山村援建饮水工程,解决了弄美村及附近1000多名村民的饮水难题。
饮水难题解决了,黄学胜想,他们的爱心行动是否可以延续到山区的贫困学生呢。他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与前来东兰参加竣工仪式的南通警方代表谈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南通警方一口应允,决定把解决东兰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就学难的问题列为一项长期爱心工程。2010年下半年始,南通警方采取一对一方式、每学年提供基本助学金600元,先后解决全县5批次254名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2011年6月,黄学胜再次协调,将南通公安情系老区的爱心行动延伸到了武篆镇。该局再次解囊130多万元为武篆小学援建一栋5层共1277平方米的“连心苑”学生宿舍楼,直接解决372名学生的住宿难题。为确保武篆小学的孩子们住得暖、吃得饱、过得好。黄学胜又多次与南通市公安局沟通,于2012年10月第一期投入29万余元,使该校1082名学生每天都吃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的营养早餐。2013年1月又建成了造价32万元的学生洗浴热水系统。因感动于黄学胜的真诚善举,来到东兰县的南通市慈善人士高波先生慷慨捐出20万元,指定由他专门负责用于资助东巴凤三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孩子就学,其中东兰10万元、巴马和凤山各5万元。
2013年1月,江苏省南通市隆正纺织品有限公司高波先生在东兰设立了“慈云泛美爱心助学基金”,其每年捐赠10万元,定向帮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该基金由东兰县公安局代为管理和放发,专用于受助个人与学业有关的开支。为管理好这笔助学金,让确实需要帮助的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黄学胜亲自深入申请资助贫困学生学校或家中一一走访调查,逐一核实申请学生的真实情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36名贫困学生通过了高波先生的审核。确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后,黄学胜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并亲自将助学金发放到他们手中。今年1月30日,除夕之夜,他驾车前往武篆镇那论村,将下学期最后两笔助学金送两名受助学生手上。
援建容积1855立方的7座水窖,资助254名学生,解决学生住宿、营养早餐问题,启动了孩子洗热水澡计划,启动阳光奖学基金……3年多来,江苏省南通公安民警为东兰播下的这些爱的种子,无不凝聚着黄学胜的一片心血。他说:“其实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山区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神。”
黄学胜(右)入户调查贫困生情况
黄学胜(右)通过学生家长转送助学金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