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纪委建立“三个平台”助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本网贺州讯 至2013年底,贺州市各类非公企业近5200户,注册资金约140亿元。为更好地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力地服务全市经济,贺州市纪委监察局创新建立“三个平台”,优化政务环境,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
一、建立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投诉平台,畅通非公企业投诉受理“绿色通道”。建立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投诉平台,将投诉须知、受理范围、受理方式等在全市主流媒体公布,开辟了一条非公企业与市纪检监察机关的“绿色通道”。印制《政务服务监督卡》,向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非公企业发放,畅通投诉渠道,切实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同时,落实市直行政审批窗口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到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轮值制度,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窗口纪检监督力量,对各窗口审批工作“零距离”监督,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约谈窗口负责人、提醒窗口等,进一步提升优化非公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
二、建立非公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提高服务非公企业的行政效能水平。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高效能为目标,以强化市、县(区、管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便民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建设作为非公企业提能增效的切入点,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领域,探索和建立符合全市实际的便民服务制度,为非公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贺州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发挥电子监察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审批评价满意率不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等实施电子监察,发现问题严格问责,有效促进了市本级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健全完善政务环境监督网络体系,在非公企业建立了10个全市优化政务环境监测点,聘请了10名政务环境监督员,切实发挥监督监测和参谋咨询作用,为纪检机关快速查处干扰破坏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报和投诉案件提供了最有利条件。落实政务服务跟踪回访制度,今年以来,回访非公企业187家,共回访560多人次,帮助非公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瓶颈难题6个。
三、建立制度建设平台,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正能量”。出台《厅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制度》,明确1名厅级领导联系1家非公有制企业,确定1个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或相关单位为跟踪联系责任单位。联系领导通过“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引导管理”等为服务内容,及时掌握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提质增效。印发《贺州市关于实施政务环境优化工程的意见》,通过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约束机制、严肃查处损害政务环境的行为,切实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政务不公开、暗箱操作、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损害企业利益问题。同时,健全和强化行政追责和投诉处理机制,出台了《贺州市关于对损害投资软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贺州市机关效能投诉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务服务窗口单位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到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轮值制度(试行)》等制度,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促进我市非公企业经济健康、和谐、蓬勃发展。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