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韩国“面条总统”的反腐风暴

来源:《环球》 作者:李克难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10:19 打印

  截至1994年2月15日,超过4000名大小官员因为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徇私舞弊而受到惩处.其中,1363名中高级官员被免职,242人在公布财产之前或之后自动辞职。 

  
  1997年1月的一天,—位老者匆匆赶往韩国青瓦台总统府。他是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的父亲金洪祚,此行的目的是请求儿子想办法让面临受贿指控的孙儿金贤哲免于牢狱之灾。
“为人之父,你总得想点办法营救呀。”老人向韩国总统哀求。
  “除了国法,没有其他办法了。”三痛苦地答道。
  老人—气之下当场晕了过去。
  这是中国作家张永和在《金泳三传》一书中描述的一个场景。在韩国,此前从未有过在任总统的子女因受贿而受到惩罚。而金泳三家族乃至整个韩国命运的改变,正是源于他亲手掀起的反腐风暴。

 

  从一碗面条开始
 

  1993年2月27日,在韩国总统举行就职典礼三天之后,青瓦台迎来了新政府的第一次国务会议。上午的会议结束后,政府阁员们来到餐厅,正准备美餐一顿,却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面条和一份泡菜。
“很抱歉,我们的工作午餐简单了些。革除挥霍奢靡的风气,要从青瓦台做起。今后,除接待外宾外,青瓦台待客只能用面条之类的普通传统食物。”
  午餐会上,金泳三还发布了一条比面前的面条更让大家吃惊的消息:总统不久将公布自己的财产,并希望同僚也这样做,以接受国民的监督,确保政府的清廉。
  据中国作家李保平所著的传记作品《文人总统金泳三》记载,从面条午餐到公布财产,这—天青瓦台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电视和报纸向全国进行了报道。金泳三也从此在坊间得了个“面条总统”的称号。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的开始。20年前,那一轮席卷整个韩国的运动“六亲不认”“官不聊生”,无论你是市长、法院院长、内阁部长,还是前总统、国会议长,只要被查出有过贪污受贿,或是各种违法违纪,都逃不出那场风暴.

 

  “到处蔓延着不负责任、舞弊和腐败”

 

  “在这块土地上,权威和秩序崩溃了,社会纲纪松弛了,到处都蔓延着不负责任、舞弊和腐败。穷奢极欲,金钱万能,乌烟瘴气.一度著称于世的韩国人的耐劳精神,曾几何时,已烟消云散。”
  金泳三在《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国》一书中如此感叹,与他上任后决心掀起反腐风暴不无关系。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高速发展。依靠政府引导,财阀跟进,以及以出口贸易为主导的经济战略,韩国成功地从亚洲经济最无望的国家一跃成为四小龙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从60年代初的不到100美元飞升到90年代初的将近7000美元,并大步向着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政府垄断各种资源的调配,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现象不断蔓延。礼大办大事,礼小办小事,无礼不办事,在当时的韩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文化,并与“汉江经济奇迹”一起“蜚声海外”。进人80年代末,韩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腐败现象却已渗入整个官僚系统的每个细胞。
  那一时期,统治韩国多年的军人政府也曾掀起过多次反腐运动。但从朴正熙的“庶政刷新”,到全斗焕的“社会净化”,再到卢泰愚的“新秩序、新生活”,反腐运动要么是以人治代替法治的大规模“肃清”,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靠说教和走过场草草了事。

 

  总统与官员公布的财产

 

  “怎样才能消除腐败呢?只有一条,铲除‘走后门’和‘密室交易’。用玻璃制成权力的殿堂,让人们透过玻璃看清权力的内幕……只有政治透明,才能不使腐败滋生.”这是金泳三在他的书中对腐败问题的阐释,也是他上任后推动反腐风暴的方向。
  在总统就职典礼上,金泳三宣布,常年来重兵把守的青瓦台总统府禁地,将从此对外开放。而在第一次国务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总统—家的财产情况便刊登在了韩国的大小报刊上。
  17亿7822万6070韩元(当时约合220万美元)!这就是金泳三家族的财产数额,其中包括了总统和夫人、总统父亲以及总统两个儿子的不动产、汽车、船只、渔业权、会员券等财产。
  随后,新政府中的400多名官员和国会议员也纷纷效仿。韩国行政院研究员徐源锡在《中国韩国行政伦理与廉政建设研究》—书中写道,当时一些官员公布的财产为,国务总理黄寅成22亿9800万元(当时约合287万美元)、检察院长李会昌15亿5000万元(当时约合194万美元)、执政党民主自由党代表金钟弼24亿4000万元(当时约合305万美元)……一时间,汉城(现已更名为首尔)的报纸连篇累牍地刊登各大政府高官家庭的现金、房产、股票、游艇、金银首饰等财产情况。高官们的财产也成了全国老百姓热议的话题。

 

  两道法令带来的官场地震
 

  在金泳三的推动下,财产公开的法制化建设也很快得到推进。
  1993年5月20日,韩国国会通过了《公职人员伦理法修正案》。韩国的《公职人员伦理法》颁布于1981年,规定一部分中高级公务员需要登记自己的财产状况,但无需对外公开。修正案不仅扩大了需要进行财产登记的公务员的范围,更要求一部分高级公务员要将财产信息进行对外公开。同时,财产申报的审核权,从各级申报机关负责人转移到了中立的“公职人员伦理委员会”。修正案不仅规定了审核的具体程序,还对违反财产登记、财产公开的行为规定了具体惩处的措施。从此,韩国的公务员财产登记和公开的制度真正活了起来。
  根据李保平的描述,从7月21日到8月11目的20天间,从总统到议员、从政府总理到警长、校长、法官、检察官,3万多名国家公职人员纷纷进行了财产登记。其中1167名高级官员的财产信息于9月7日被公之于众。
  其实,在2月份金泳三公布家族财产之后,已有诸多高官在压力面前“知难而退”。建设部长许载英、保健社会部长朴养实、新任汉城市长金尚哲,5名副部长、242名高级行政官纷纷离职。
  执政党内,70岁的前国会议长金载淳、时任国会议长朴俊圭等多位重要人物则因被查出非法从事不动产买卖而被迫辞去党内职务。
  在财产登记过程中,国会议员金文启被暴露出其拥有12处住宅、11座大厦与320公顷土地。经调查,这位韩国“房叔”曾采取非法手段,19次改换他和家人的居民登记证地址,以购买土地从事投机。随后,他被司法机关逮捕。
  而随着《公职人员伦理法修正案》的通过以及财产登记和公开范围的扩大,又一轮官场地震开始了。因为担心登记财产后会引火烧身,在登记前便有超过70人辞去公职。而一些官员和议员由于第二次登记的财产与之前公布的数据相距甚远,也受到了处罚。
  8月12日,一道《总统紧惫命令》更是让腐败官员无路可逃.根据这道命令,韩国的一切金融交易都必须通过真名账户进行,之前的一切假名或他人代名的账户必须在两个月内转成真名账户。金融实名制的施 行使得银行中的每一笔交易都能查到交易人,从而有效消除了通过假名账户或借用他人名字开设账户藏匿赃款的行为,更有效发挥了公务员财产登记和公开所起到的作用。
  据当时总统府秘书室的统计,截至1994年2月15日,超过4000名大小官员因为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徇私舞弊而受到惩处。其中,1363名中高级官员被免职,242人在公布财产之前或之后自动辞职.

 

  对两位前总统的“世纪大审判”

 

  “有位前总统以假名在银行存了4000亿韩元(当时约合5亿美元)的政治资金,此人不是全斗焕就是卢泰愚。”
  1995年8月1日,内阁总务处长徐锡宰与一些新闻界的朋友喝酒时,口出惊人之语。
  张永和在《金泳三传》中写道,此言—出,韩国举国皆惊,并引发了对前总统的“世纪大审判”。
  起初,检察部门的调查结论是,徐锡宰的说法毫无证据,此人还很快被金泳三革了职,但在在野的民主党不依不饶的压力下,韩国大检察厅又进行了几番调查,并最终查出前总统卢泰愚通过假名账户存入大量秘密政治献金的事实。10月19日,卢泰愚终于承认,在其担任总统的五年期间,先后收受了4000多亿韩元的秘密政治资金,均来自韩国企业界。
  不久,另一位前总统全斗焕也因在任期间收受2259.5亿韩元(当时约合2.8亿美元)的秘密政治献金而被逮捕.
  1996年3月11日,全斗焕与卢泰愚,两名军人出身、执掌韩国共13年的前总统,以贪污受贿罪与军事政变和内乱罪,被带上了刑事法庭,两人分别被判处终身监禁和22年徒刑。后来,在国家和解的动议下,金泳三于卸任前特赦了两位戴罪的前总统。

 

  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几近苛刻

 

  “执政者最需警惕的敌人,不是自己的反对派,而是自身的腐败。上梁不正,下梁必歪。上游水清,下游水才不浊。”金泳三这位爱读《贞观政要》的韩国总统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几近苛刻。在他眼里,“要建立清正公平的社会,每个官员、公务员都必须保持高度的道德水准”。
  为提倡节俭,金泳三首先要求秘书处简化庆典礼仪,减少各种装饰,缩小国宴规模。他还宣布,在五年任期内不从事高尔夫球等奢侈(性娱乐滔动,并关闭了总统府内的高尔夫球场。金泳三的倡导也使得许多政界人士放弃了打高尔夫球的爱好,高尔夫球会会员价大幅下降。
  从1993年7月开始,韩国的娱乐服务业的税率从10%提升到15%~20%。
  金泳三还指示,对以酒吧、高级饭馆、夜总会等容易成为行贿受贿发生场所的地方进行严密监视。
  当时,“豪华雅室”是韩国盛行的集高档餐饮与娱乐为一体的场所。这些地方消费不菲,却常常是官商交流感情,谈判交易的场所。但新政令颁布之后,仅汉城闹市区,经营豪华雅室的700家饭店就有200家关门,继续营业的,月收入也都剧减.政令之下,其他各大高档餐饮及娱乐场所也是顾客大减。
  为了顺利地推进反腐败改革,金泳三还给全国中级以上公务员家庭写信,希望他们能甘于清贫,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公正廉洁的国家。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