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住房用车正当时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载文章《全会<决定>解读: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指出,要适时开展对领导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专项清理工作,对违规多占超配的,一律清退。(2013年12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在地方政府一些部门,官至科级,一般都会拥有独立办公室,配备专人公车。此为最基本的显性职位待遇,至于隐性(灰色)待遇,非身在其中不得熟知。惟其如此,多年来,报考公务员、谋求今后升官发财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生活待遇上追求奢靡、享受特权,并且互相攀比,成为一种官场“流行病”。 此病败坏社会风气,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升官发财”一词,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人家做官是升官发财,谁晓得我们做官是越做越穷,眼前当都没得当了!照此一天一天的下去,叫我怎么样呢!”升官只求发财,升官只为职务待遇,如此干部,有违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标准,有损“公仆”形象。
享受住房公车待遇,其实是一种干部特权思想。追求和享受领导干部各种待遇,并且心安理得,这种特权思想,在一些党员干部当中早已习惯。有这种思想特权的党员干部,与其作为“公仆”之称谓格格不入。“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吃喝有人相送,住房有人进贡;公车基本私用,百姓全靠糊弄。”这个形象讽喻,相信许多成年人都熟知,这其实是暴露了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特权作风,首先必须消除特权思想。而要消除干部特权思想,得动真刀子。可喜的是,这次中纪委敢于拿领导干部动刀子——消除特权思想、制定待遇标准、严格保障制度。
清理住房用车正当时。公车改革探索已近20年,如此“胶着”的公车改革,止不了公众对公车改革的经年之渴。日前,《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令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一个对公车腐败“宣战”的新信号;此次《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出台,无疑更加提振了社会的期望信心。让我们一起期待!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