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三大关键词凸现反腐机制创新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作者:高斌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09:19 打印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如何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反腐倡廉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本报记者专访了多位廉政专家,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以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


 
  制度管权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本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方面,进行了三十多年不懈的努力,逐渐认识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反腐倡廉之根本。”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教授认为。
 
  “我们应当本着整体性、协调性和问题导向原则的视角,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反腐败战略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教授表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反腐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三者的统筹规划,全面协调,是真正实现反腐败科学化的关键。
 
  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问题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首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这意味着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一项优质的廉政改革不能只有大略的想法和指向,中国廉政建设需要一个系统的战略。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行强化权力制约监督的具体做法,使制约监督在整体上得以切实推进。”


 
  法治反腐 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


 
  如何正确处理反腐败政策制定中执政党的党规与国家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在腐败案件查办中,如何协调党的纪委与检察机关、法院的各自定位,解决各类监督机构之间相互制衡与相互协调的关系?这些问题考验着执政党的执政智慧。
 
  本次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法治反腐将成为今后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内核。
 
  受访专家表示,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依纪依法严惩腐败,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急需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方面,要坚持走法制化的道路,抓住以法制权这个根本,强化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另一方面,在党建领域,要把群众路线当作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重点是抓好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监督。”王世谊认为,要注意把党内监督同其他各个方面的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监督结合起来,强化舆论监督的抑制腐败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权力监督体系。通过建构多元立体式的反腐败体系,扎好扎牢关住权力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人民监督 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


 
  权力必须得到制约和监督,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才能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经验总结。
 
  “这个论断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本次全会宣示要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根本之策在于‘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毛昭晖表示。
 
  “宪法和法律以及党的章程、纪律规范就是权力的笼子,只有让人民掌管笼子的钥匙,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牢制度的笼子。”李景平表示。
 
  专家认为,让“人民监督权力”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破解腐败难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人民监督权力的主体化和制度化将成为今后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中,人民监督的边缘化和权力阳光运行的有限性,无疑是“惩防体系”的短板。“实现人民监督权力的重要前提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产公开的改革能否深化,直接关系到人民监督权力的目标能否实现。”毛昭晖表示。
 
  “任何廉政措施的出台,都必须经过公众讨论和民主参与,激发全民反思,凝聚社会共识,具备程序合法性。”王世谊认为,具体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必须符合总体战略,成为改革路线图上的关键节点,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急就章。
 
  “坚持权力配置科学、权力界限明确、权力行使依法、权力运行公开,其核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关键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王世谊认为,要形成各种监督机构、监督力量的监督合力等,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科学的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