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区:以“三个融入”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为民服务

来源:崇左市江州区纪委 作者:卢华艳 梁哲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15:41 打印

  本网江州讯 今年以来,崇左市江州区坚持把强化监督、服务发展、加强教育的各项要求融入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增强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法治意识,有力促进了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为民服务。

   一、监督的融入,赢得地位。一是健全监督网络。在11个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室,专职纪检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114个村(社区)党组织设纪检委员,村(居)委会按程序推选3名以上村务监督员,确保有机构、有专人、有经费推进民主监督。结合推进"屯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在467个屯挂牌成立了屯务公开监督小组,将监督"触觉"延伸到屯一级。共有114个村屯监督机构、736名监督员独立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建议权。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围绕民主议事协商、集体财务监督、民主评议村干部这三项基本监督内容,建立健全了村务重大决策发布、听证质询、答疑纠错等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风险防范、纠风问责、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20多项民主监督制度。三是强化"村财乡管"。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村级财务不够公开、透明的问题,在乡镇一级组建农村财务管理中心。500元以上资金使用必须经过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监督小组认可并报乡镇财管中心备案后方可支出,支出单据加盖村"两委"公章方能入账。形成了"乡镇管钱不用钱、村屯用钱不存钱、村民理财小组全程行使监督权"的运行机制。今年以来,江州区立案查处村干部损害民生利益案件3起,查处违纪违法基层党员干部5名,清退各类违纪款项4.18万元。村务监督小组成为村"两委"与党员群众沟通互动的纽带桥梁,较好发挥了群众"代言人"、村财"安全阀"和农村"稳压器"作用。

  二、发展的融入,赢得信任。把监管惠农政策落实与促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建立"乡-村-屯-个人"四级覆盖的惠农政策告知网络,累计发放惠农告知书4450多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在阳光下运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得到了市委的肯定推广。二是实施"百名甘蔗生产监督员推进甘蔗生产"活动,从村(社区)"廉政监督员"中选择137名作为江州区村级纠风监督员兼"甘蔗生产监督员"人选,对蔗区榨季工作实行监督。三是建设清洁秀美乡村。在"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活动中,各级村务监督小组引导57个村屯党员群众订立村规民约,推行"民管、民议、民享"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激发了群众投身"清洁乡村"活动自觉性、主动性。目前,打造了罗白乡新庆屯等20个新农村示范点,"百里清洁乡村示范长廊"初步建成。

  三、文化的融入,赢得和谐。一是强化为民意识。结合开展"驻村联户、拜师助民"活动,安排540多名村屯干部与机关党员干部、农村党员群众结对子,搭建起沟通顺畅的民情沟通网络。二是树立清廉村风。在罗白乡岜那村岜堪屯等建立24个农村廉政教育基地,采取廉政书刊进村、规章制度上墙、歌圩山歌传唱、发放惠农告知单等形式,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三是倡导节俭民风。11个乡镇(街道)建立廉政食堂,村务监督员做好发动工作,引导40多个村屯建立"公共食堂",党员群众在操办各类酒宴时抵制铺张浪费、杜绝盲目攀比,倡导了节俭新风。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