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民政惠民资金发放实现“六化”
本网大新讯 今年以来,大新县加强民政惠民资金发放规范化建设,规范民政财务管理,提高了民政惠民资金使用绩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及时发放民政惠民资金5246.46万元,没有发生一起资金错漏,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每年派员参加财政举办的计财继续教育,认真学习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软件和EXCEL 等各种运用软件知识,熟练、科学、规范地记录民政专项资金收支账务情况。
二是实现财务电算化。配备财务专用电脑,购置了专用的财务报表软件,实现了数据储存和传送安全;全面实行会计记帐电算化、统计数据网络传输规范化。
三是实现办事流程程序化。民政财会人员明确分工,制订了财务工作流程。对全县民政对象的抚恤金、救济费等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截止目前,涉及全县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定期抚恤、定期生活补助、临时价格补贴、春节慰问金等各项民政专项资金,全部通过农村信用社等银行系统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是实现处理帐务制度化。制订和完善了各种财务规章制度。一是规范报支管理。民政各股室因工作需要必须开支的经费,先作出计划,报分管财务领导审批,统筹安排;二是规范现金管理。现金存放必须使用保险柜,并做到由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每发生一笔现金及时记帐,逐笔记载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三是规范会议管理。属部门召开的各种业务性会议,实行统一安排,节俭办会。四是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统一购置了高标准高规格的档案柜,将资金使用情况存档分类备案,档案编号分年分类按序存放,保证财务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五是实现基础工作标准化。民政财务建设除了做到有专门办公场地、办公桌椅、专用电脑、专用财务软件、专用档案柜外,民政专用设施实现了“三能”。即能网上传输财务报表数据、能安全储存财务统计数据和财务档案能做到防火防潮防虫防盗。同时会计资料达到了“五相符”。即:原始凭证与经济事项相符、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及金额相符、会计帐簿与记帐凭证及总帐与分类账和明细帐相符、会计报表与帐簿相符、固定资产实物与帐簿记录相符。
六是实现统计工作制度化。民政各股室按规定在每月2-3日将本股所辖业务的民政对象变动资料详细提供给局计财股,由局计财股进行统计资料录入、汇总,并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和台帐给县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