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有“礼”更应有“度”

来源:平南县纪委 作者:李春鹏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15:57 打印

  中秋月圆,月饼飘香。中秋节未到,市场上已经早早打出各种月饼广告,各种款式的新鲜月饼早已香飘万里,味走千家。中秋节是我国民间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给老人、孩子送月饼送祝福,相聚一起吃团圆饭,晚上赏月,分享节日之乐等。

  窃以为,过节应有“礼”。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在节日走亲戚访好友,互相间赠送月饼、水果等礼物,互相问候,表达一下情意已经是民间传统。在中秋佳节,人们放下手头的工作,趁着节日氛围,带上几斤月饼和水果,带上心愿,带上祝福,探望一下自己的老人、师长,表达一下我们的关心和孝心;或者给孩子吃个月饼,讲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交流一下情感;又或者到亲戚好友家坐一坐,联络一下感情。每当做这些活动的时候,“礼”就不能少,就应该有“礼”,哪怕是一两个月饼或者几个水果我们也得带上,总不能空手而去,净身进门吧,这时候“礼”就显得重要了,过节就应有“礼”。

  有“礼”更应“有度”。节日间探亲访友,送点薄礼本无可厚非,但是应该有“度”。“物轻情义重”、“有情饮水饱”是民间看待情义的一种朴素态度。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往往是不能用礼物的轻重来衡量的,送的礼物越重,收的礼物越重,并不能完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越重越深。相反,有时一点薄礼、一句问候就足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此有节有度的送礼和收礼是应该可取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个人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造成社会上攀比之风、奢靡之风日盛,各种高档物品层出不穷。遇到节日送礼,一般的礼物不敢送出手,于是包装豪华的礼品便是送礼首选。甚至有的送礼者干脆一送千金——厚礼加重金,收礼者也乐意“笑纳”,送礼者也乐意“孝敬”。当天价奢侈礼品层出不穷的时候,当送礼和收礼都乐此不疲的时候,奢靡之风等各种腐败行为就有了滋生的土壤与温度,权力就有了寻租、被租的机会。这时,送礼和收礼就“过度”了,应该严厉制止,不要让传统节日变了味。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吃喝送礼、迎来送往的奢靡之风可能又要浮出水面。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清风扑面的节日气氛,及时刹住“四风”,中央纪委审时度势,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要求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让“双节”过得既喜庆热烈,又简朴实在。政风正则民风淳。此举可谓是出招及时,也给机关干部如何廉洁俭朴过节定了一个“度”,提前打上“预防针”,在传统佳节中体现良好作风,以良好作风带动社风民风。

  举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时。佳节廉中过,清风便可期。中秋过节有“礼”更应有“度”!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