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领导批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取
现实生活中,当国家项目建设城需要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出现行政争议后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时,就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法律手段来解决。但是,如今人们解决纠纷往往是“信访不信法”,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由于不受任何事实证据、期限、步骤、方式等限制,在个别时间和个案中又能够“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信访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首选。
在现实的官场中,常常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怪现象,譬如在农村一些工作中,如果县乡不重视,没有主要领导批示责成解决的,都很难解决或者故意拖着不解决。而一旦有了领导批示,很多矛盾和问题便能够“一步到位”地得到解决,甚至还能“破格”、“破例”。而且现在往往是领导的级别越高、批示越明确,解决问题就越快。这使得信访群众“一窝蜂”涌向党委、政府寻求“直通车”,甚至引起信访者的“攀比”心理,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能歪则歪、能闹则闹,歪理不断,歪风上升。
以领导批示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出官场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和领导权威,这是一种典型的官本位。领导干部的批示,不管是不是科学正确合理,只要一落笔、一下发,便能够立即“奏效”,这是因为领导批示,已经不简单的是几个字、几句话的问题了,而是代表着领导的指示、领导的权威。而一些向来就唯领导是从、唯领导是瞻的部门下属,见字如见人、接批示如接领导指示,把“批示”当“圣旨”,视“领导”为“皇帝”,那还不屁股撅上天地“照办”,至于走不走正常的程序、履不履行合法的手续,也就只有天知道了。正因为如此,官场上,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动不动打个招呼、写个条子、开个后门,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也就显得自然而然见怪不怪了。一些权钱交易、贪赃枉法,也便会“领导批示”的掩护下滋生和蔓延了。而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发生个别打着领导旗号行骗的不法分子屡屡得手的“骗局”,也印证了特权思想、领导权威的可怕。
尊重别人,敬重领导,本没有错。但是,权力毕竟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如果任由各种纠纷肆意发展,最终没有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而是循着信访这条路上下反复处理,靠着领导批示解决问题,无疑将导致法治社会的倒退,更会助长一些人头脑中的特权思想。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今天,我们领导干部应带头少批示或不要批示,应到乡村去到现场去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少坐办公室多下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这样的领导干部群众才满意和欢迎。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