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隔靴搔痒”
9月11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石生龙在自治区纪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广西纪检监察网9月12日《区内动态》)
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实践证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
然而,长此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股歪风”在官场上、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存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迎来送往的“潜规则”。在这种政治生态之下,批评和自我批评已经严重“变味走样”,出现了“三多三少”等弊端,即“自我批评的多,相互批评的少;希望式批评的多,直言批评的少;自我批评肤浅的多,深刻剖析的少”,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无关痛痒、无足轻重”,失去了初衷。难怪有人戏称,大多数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与“隔靴搔痒”无异。
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切忌开成“和气会”、“表功会”、“奉承会”、“互夸会”。要确保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就必须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挑刺”,照照“镜子”,洗洗“身心”,治好“顽疾”,纠正“四风”。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先有“规矩”。为避免出现偏差,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平等待人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理服人的原则、“治病救人”的原则),不是“一棍子把人打死”,更不是“自我否定”和“人格抹黑”,而且要在“治”和“救”上下功夫。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真正鼓起“勇气”。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懂得,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要直面问题,深入剖析自身和本系统、本单位在存在的“四风”现象,对照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八项规定”的要求,认真加以排查、整改。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增强“党性”。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一切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的崇高理念,摒弃各种私心杂念,时常地检讨自己,敢于在大家面前自我“揭丑”。同时,敢于对存在“四风”现象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善意的批评,要带有“糖味”。开展批评时,要讲究一点语言艺术,不必板着面孔。要像药师把“良药”外包上糖衣一样,把批评的话变得顺耳、悦耳一些。批评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特别是尖锐的意见,要在沟通思想后提出,被批评者更容易接受。还有,要注意批评的用词和语气,不能把本是善意的批评,给人以“挑刺”、“责难”的感觉。当然,注意方式方法,不是说要放弃原则性,把批评弄得像拐弯抹角的表扬,听来让人感到肉麻。作为被批评者,一定要有正确对待批评的态度,做到“尖锐的意见听得进,委婉的意见听得懂”,虚心接受各种不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目的。
总之,要增强党性、转变思想、创新举措,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我们党整风提效的有效途径,成为发现“四股歪风”的“显微镜”,真正让“四风”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