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五项举措推进阳光纠风
本网北海讯 今年以来,北海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阳光纠风取得新实效。
一是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导向,优化政风行风,提高服务大局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当前紧抓的“重大项目建设”、“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食品药品安全”和“提高北海旅游满意度”等中心工作,由市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先后6次与群众开展“面对面”访谈活动,扩大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促进部门提高服务效率。针对“四风”问题,由市纪委监察局、市纠风办牵头组织5个督查组,采取重点督、派驻督、巡回督等方式深入各部门各行业进行明查暗访,共发出督查整改通知书30份,督促整改作风不实、措施不力等问题61个,严肃处理18件行政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约谈干部10名,责令1名科级干部引咎辞职。
二是以创建示范点为重点,强化惠民政策公开,提高群众知晓率。在全区率先开展“纠风惠民阳光市”创建活动,积极创建 “阳光县”、“阳光乡镇”、“阳光海岛”、 “阳光村”、 “阳光社区”、“ 阳光学校”、“阳光医院”,并将阳光行动深入社保、新农合、扶贫、水库移民、公积金等领域。集阳光宣传、阳光公开、阳光服务于一体,通过采取传统墙上公开与网络公开、电子屏幕公开、触摸屏公开、备案材料公开等形式相结合,深化强农惠农政策查询平台,让群众随时可看、可查,提高群众对惠民政策及实施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取得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资金安全的良好效应。
三是以机制加科技为手段,加强民生资金监管,提高资金安全率。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审计、财政、检察等各部门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组织专项监督检查10多次,督促落实民生资金50839万元,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完善内控机制80多项。提升民生资金监管科技含量,合浦县自主研发了惠民资金数据标准化报送软件和筛查软件,对已备案的惠民资金流转、发放数据进行电子查询、筛选、排序、比对、预警等,有效提高了对各项民生资金的监管力度。
四是以扩大民主评议范围为抓手,深化评议评价,提高群众参与率。将参评范围拓展为全市45个重点政府部门、10个公共服务行业和直接面向企业、群众的服务窗口及基层站所;评议触角扩延至各部门各行业的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服务质量、廉洁从政和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等情况;评议采取评议员走基层,召开座谈会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开展网络评议,协调广播、电视、报纸及网站媒体联动调查采访等各种方式方法,尤其是群众参与网络评议热情高涨效果明显,仅一个月时间就有8万多人次参加网上评议,较真碰硬,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以评促好。
五是以“热线”新模式为平台,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满意率。新增 “百姓热线”、 “热线走基层” 和“纠风·民生直通车”面对面电视访谈等三个栏目,密切联系群众,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使很多热难点问题通过“热线”得到了圆满解决。已举办节目33期,受理咨询和投诉156件, 解决群众实际问题64个,反馈率达100%,群众回访满意率97.68%。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