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创新机制 清洁城镇乡村

来源:富川县纪委 作者:盘晓峰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15:29 打印

  本网富川讯 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推进“清洁乡村”活动的过程中,富川县坚持试点先行,以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为主线,统筹抓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规划建设美、生态环境美、生活富裕美、社会和谐美”的标准因地制宜地创新各种长效管理机制和常态化保洁机制,推动全县清洁城乡活动深入开展。

  一、建立广泛参与机制,动员群众“一起干”。该县以“五个一”的形式营造氛围,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一封信,通过写给广大村民的一封信,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广大村民改变生活陋习,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自觉参与到清洁乡村的活动中来。一批垃圾池,全县范围内沿路、沿河的自然村每村至少建一个垃圾池,有条件的自然村和人口多的自然村建2-3个垃圾池,使垃圾池在全县自然村逐步覆盖。一张监督卡,制作一批卫生监督卡,征集一些不易发现的卫生死角和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让村民积极参与卫生整治并向村民公布片区监督电话。一块警示牌,在村民习惯倒垃圾的地方、垃圾池附近、河道入口、桥梁等重要场所放置“禁止倒垃圾”的警示牌,在村庄入口,村级活动场所、道路两旁制作醒目的宣传标语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个小喇叭,充分发挥小喇叭的作用,利用小喇叭进行清洁城镇乡村的宣传,并播报不文明的行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卫生的自觉性。

  二、落实激励关怀机制,引导村组干部“我先干”。该县建立以奖代补的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清洁卫生示范村”评比奖励制度,按照自然村总数5%的比例,每年评选36个“清洁卫生示范村”,对评选结果进行以奖代补,做到多做多补、少做少补、不做不补,调动了村级组织开展村庄整治的积极性。另外出台“村干部能上能下”、“四评”动态管理制度。将清洁卫生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列入以“平时比评、年中测评、年底考评、推优任用参评”为内容的村干部“四评”管理制度,将清洁卫生工作上升为村干部的“帽子工程”,进一步激发他们带领群众开展清洁卫生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探索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清洁乡村”“一直干”。该县按照“源头抓控制、面上抓整治”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清洁乡村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清洁卫生保洁制度。每个自然村都成立一支保洁队伍,做到定保洁人员、定保洁经费、定保洁范围、定保洁标准。具体采用聘用或招标办法,落实卫生保洁员。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实现垃圾就地消化,避免二次污染。二是建立村民环境卫生公约。内容包括“门前三包”、用水卫生、排水通畅、垃圾定点投放等,在村屯醒目位置张贴,并发放到每家每户。三是建立清洁卫生责任片区制度。将各自然村划分为若干卫生责任区,落实责任区内农户门前屋后的卫生定期检查督促,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清洁卫生示范户”评比的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垃圾处理经费投入使用制度。该县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引导村民自行筹集垃圾处理经费,并作为村级清洁卫生公约的重要内容。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