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彬桥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切实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来源:龙州县彬桥乡纪委 作者:林艳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16:20 打印

  本网龙州讯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近两年来,龙州县彬桥乡坚持“服务群众”的理念,以基层信访为突破口,转换新思路、创立新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多层次、多方位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提高信访受理效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 领导入村“巡访”。制定《彬桥乡领导班子成员入村巡访制度》,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2个巡访组,按年度巡访计划每月深入2个村开展 “入村接访”活动。入村接访之前向群众公开接访信息,提高接访率。在接访过程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应责任人跟进解决;对群众举报的涉及干部工作作风、贪污腐败等重点问题及时转交乡纪委调查处理,做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处理,不推诿,不扯皮,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合法、有效的解决。尤其是重点深入到问题多、群众信访活跃的重点村组、重点上访对象、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群众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及时排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信访“症结”,做好“预警”处理。领导入村“巡访”制度实行以来,累计接访244人/次,为群众解决问题、矛盾225件,党员违纪立案调查2件,有效提高了基层信访工作效率,并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 干部入户“询访”。一是实行信访“分片”责任制。将全体领导干部分成12个包村工作组,各包村工作组负责本片区内各村屯群众的信访、维稳工作。各工作组成员利用平时下村开展工作之便主动入户询访,及时发现群众当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及社会稳定安全隐患,通过沟通疏导化解矛盾,并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避免问题严重化、矛盾扩大化而引发社会问题。特别是通过入户询访了解和掌握村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失职渎职、贪赃枉法、侵吞村集体资产等违纪线索,积极为查办案件提供案源。包村分片责任制形成了覆盖面广、责任明确的基层信访举报和受理网络,打破了以往信访工作由乡镇纪委书记一肩挑的格局,扩充了基层信访干部队伍力量,仅2013年上半年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53次,将问题矛盾解决在源头,并引导群众提高了法律意识和正确维权的意识。
  二是实行信访“结对”责任制。2011至2012年该乡以清明村为试点开展土地流转,这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为农民打开了多渠道增收的新局面。然而短时间内,农民流转土地后的再就业问题却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稳定群众思想,消除抵触情绪,解决群众再就业问题,该乡实行了干部与农户“信访结对”责任制。每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1户农户,并将“结对名片”发放到农户手中,形成了“1对1”的工作机制。结对干部可通过入户询访、电话交流等方式随时了解农户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稳定农户情绪并指导、帮助农户再就业;农户寻求再就业或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特别是执法人员办事不力、以公谋私、贪污受贿等可随时向结对干部反映,结对干部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受理解决并在一定时限内回复农户。信访“结对”将社会矛盾分散化解,避免了群众聚集闹事、集体上访静坐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引导和帮助农户再就业、自创业,使群众多渠道增收的生产方式步入正轨,平稳度过了土地改革的转型期。

  三、信息员驻村“代访”。针对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合法维权、合理表达诉求意识淡薄等现状,该乡在12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信访信息员队伍,并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并掌握信访工作的业务知识。群众在产生问题和矛盾却不知该如何诉求时可向本村信访信息员反应或举报,信访信息员再将举报信息上报乡纪委受理。村级信访信息员除负责搜集、报送信息外,还要做基层信访工作的“前位哨”、“电子眼”,及时掌握基层信访苗头,尤其是注意收集和提供群众举报的村“两委”干部对上级政策不落实、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挪用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等线索,积极向乡纪委汇报,便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村级信访信息员借助“当地人”优势,深得群众信任和爱戴,去年至今年7月,代群众上报信访信息326条,并协助乡纪委开展案件调查,成为纪检监察机关基层信访工作的得力助手。

 

编辑:林小英